Tag: 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人民币是第三大支付货币!SWIFT排名仅第六,以谁为准?

9月22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我国三大金融监管部门的“一把手”,主题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提及“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排名_境内外币支付系统fcps_SWIFT统计口径差异

这一成就既令人振奋又引发困惑。振奋在于人民币从国际支付体系中的“边缘角色”跃升至全球第三、亚洲第一,成为“十四五”金融领域标志性成果。

然而,该说法与SWIFT公布的8月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2.93%、排名第六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第六与第三的位次矛盾究竟是统计误差还是刻意夸大?

答案在于统计口径的根本性差异。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排名_境内外币支付系统fcps_SWIFT统计口径差异

SWIFT作为全球主流跨境支付报文系统,其统计范围仅限于通过自身报文服务完成的交易记录,即任何未接入SWIFT系统的跨境结算均无法纳入其统计范畴。

潘功胜所引用的“全口径数据”则突破这一局限,将CIPS系统、境内人民币交易及小额跨境支付等SWIFT未覆盖的场景纳入统计,从而呈现出更全面的人民币国际化图景。

具体而言,SWIFT统计遗漏主要集中在三类场景。

SWIFT统计口径差异_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排名_境内外币支付系统fcps

首先是CIPS系统完成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与SWIFT仅提供报文传输不同,CIPS兼具传输与结算双重功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及直接参与者扩容,越来越多交易选择绕过SWIFT直接通过CIPS完成支付、传输与结算。

数据显示,CIPS在2024年处理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金额同比大涨43%,这一增量若纳入统计,将显著提升人民币的全球支付份额。

SWIFT统计口径差异_境内外币支付系统fcps_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排名

其次是境内人民币交易。传统认知中SWIFT主要用于跨境支付,但事实上欧元、英镑等货币在境内支付中仍会使用SWIFT系统。而人民币作为中国法定货币,其境内交易天然无需借助SWIFT,这导致规模庞大的境内人民币支付未被SWIFT统计,客观上拉低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

最后是1万美元以内的小额跨境支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跨境电商市场,大量C2C交易涉及几百至几千美元的小额支付。此类小额交易通常无需通过SWIFT系统,导致大量人民币结算的小额跨境支付未被纳入SWIFT数据库。

以跨境电商为例,单笔几十美元的商品交易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其支付路径可能完全绕开SWIFT,形成“统计盲区”。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排名_SWIFT统计口径差异_境内外币支付系统fcps

这种统计口径差异导致SWIFT数据与央行全口径数据形成“双重叙事”。SWIFT聚焦跨境支付中的报文传输环节,反映的是部分国际支付场景;而央行数据则涵盖境内支付、CIPS结算及小额跨境支付等全链条交易,更全面体现人民币的实际使用规模。

从全面性角度看,潘功胜所指的“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更能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进展。

当然,第三位与前两位仍存在显著差距。美元凭借在支付、储备、投融资等多维度的绝对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撼动;欧元作为区域一体化成果,其支付份额亦稳居第二。人民币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仍需长期积累。

SWIFT统计口径差异_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排名_境内外币支付系统fcps

当前需警惕“速胜论”思维,部分网友甚至专业人士认为人民币可在数年内替代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观点并不现实。

人民币国际化需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的规律,在扩大CIPS全球覆盖、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境内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持续发力,最终通过渐进式改革实现从支付货币到储备货币、投资货币的转型升级。这一过程可能漫长而曲折,但正是这种稳健推进,才是人民币走向全球的关键路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我们盼了 20 多年的人民币国际化,在6月 18 号的上海陆家嘴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人民币跨境支付迈开了天金石破的一大步。整整三个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Swift 以惊人的中国速度在全球金融版图上谱写新的传奇,再次交出一份震撼世界的成绩单。

从6月 18 日上海陆家嘴论坛的惊雷初响,到金秋九月的硕果累累,这条横跨六大洲的金融巨龙正在重塑世界支付格局。而今,在这个硕果累累的金秋,让我们共同回顾并见证这三个月战绩。这一切,始于那个历史性的时刻。6月的黄浦江畔,标准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吉尔吉斯斯坦 Alyk bank、大华银行等 6 家外资机构成为 CIPS 直接参与者。泰国盘古银行举行直接参与者上线仪式,拉开了 CIPS 全球扩容的序幕。6月 18 日, CIPS 人民币国际信用证业务正式开通。 3 个月来, CIPS 系统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水陆并进,全面开花,在全球金融舞台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6月 22 日,跨境支付通正式开通,香港同胞汇款回内地实现秒级到账,首月处理业务量突破 15 万笔,粤港澳大湾区资金流通效率提升300%。7月迎来双线突破。4日,央行发布 CIPS 业务规则修订版,大幅优化境外机构准入条件。十日,与埃及央行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开辟北非人民币清算新通道。开罗金字塔景区 98% 商户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中国游客可以像在国内一样便捷扫码购物。

8月,技术革新取得重大进展, CIPS 加合并攻略进入审核统计阶段,量子加密技术让跨境支付更加安全高效。9月,捷报频传。 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第十四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宣布, CIPS 业务已覆盖全球 189 个国家和地区, 2025 年上半年共处理业务 402.95 万笔,金额突破 90.19 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匈牙利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 5, 400 亿元人民币,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力,网络扩容势不可挡。

随着国际巨头银行紧急行动,不断加入中国系统,越来越多国家的小银行争先恐后只为加入 CIPS 大家庭。截止到目前,直参机构达 176 家,间参机构突破 1, 552 家,覆盖全球 189 个国家和地区,通过 5, 000 多家法人银行机构提供服务。 3 个月新增 23 家间接参与者,其中 22 家来自境外。

国际参与度持续提。生,从非洲的矿产贸易到欧洲的高端装备,从东南亚的农产品到南美的原材料,人民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伙伴的首选货币。跨境支付时效从以日计算提升至以秒计算,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显著提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回顾这三个月的征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支付系统的升级完善,更是一个大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全球化布局,当 189 个国家的商户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当 5, 000 多家银行接入中国系统,当区块链技术重构全球金融信任机制,世界正在见证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的全球金融新格局的形成。这三个月的成就彰显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决心和智慧,展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健步伐。

从6月 18 日到9月 18 日,这三个月见证了 CIPS 系统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见证了人民币从支付结算到储备货币的功能升级,更见证了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日益重要的话语权。展望未来, CIPS 系统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合作为纽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为全球经贸往来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这条由中国参与打造的金融丝绸之路,正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我们今天聊大家一直关注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三个月前我们盼了 20 多年的人民币国际化,在6月 18 号的上海陆家嘴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人民币跨境支付迈开了天金石破的一大步。整整三个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以惊人。

外汇期货有望破题!国家外汇局:积极开展外汇期货相关事宜的研究和推动工作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及时推出外汇期货有利于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管理外汇风险。

国家外汇局:积极开展外汇期货相关事宜的研究和推动工作

7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的文件,支持浦东新区开展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到了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对此会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坚持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积极开展外汇期货相关事宜的研究和推动工作。同时,也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外汇市场产品,做好汇率风险管理

王春英还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会始终重点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

《意见》提出,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推动金融期货市场与股票、债券、外汇、保险等市场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投资者需求的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

外汇期货虽然在境外市场已经成为比较热门的交易品种,但目前在我国境内并未推出。据了解,目前新交所、港交所、CME等都已推出了人民币汇率期货,其中新交所和港交所的交易最为活跃,其标的都是离岸人民币。这些离岸人民币期货在交易机制上比较灵活,尤其是新交所甚至还推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期货合约,交易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汇率风险自行约定到期时间,能较好地满足大部分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结算主要参考离岸人民币价格,离岸价格与在岸价格之间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境内企业来说,利用港交所或新交所的人民币汇率期货避险,一方面资金进出会有障碍,另一方面还面临着离岸与在岸的价差风险。

事实上,国内对于外汇期货已经筹备多时,对外汇衍生品也并不陌生。银行间外汇市场于2005年8月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2006年4月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2007年8月推出货币掉期交易,2011年4月推出外汇期权交易。中金所围绕外汇期货上市做了大量工作,外汇期货合约规则设计论证充分、设计完备,各项上市准备较为充分。2011年以来,中金所持续研发筹备外汇期货产品,并上线了外汇期货全市场仿真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缺乏一个统一公开透明的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外汇避险工具,因此有必要发展境内外汇风险对冲工具,比如期货、期权等场内衍生交易工具。首先,期货及期权合约分布在未来多个月份,可以为企业提供不同时间的风险对冲工具;其次,双向交易机制也非常有利于企业灵活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最后,期货、期权的保证金交易机制也可让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成本。

如果人民币外汇期货在境内上市,外贸企业不仅能更方便地利用这些工具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避免因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而造成重大损失,企业也不必再想方设法去境外交易所寻找合适的套保工具,可以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这对于企业稳健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外市场外汇期货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从欧美发达国家外汇市场和外汇期货发展路径来看,外汇期货作为场内衍生品是在外汇远期、外汇掉期等场外衍生品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推出的。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市场分部,推出了七种外汇期货合约,揭开了外汇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序幕。自1976年以来,外汇期货市场迅速发展,交易量激增了数十倍。1978年纽约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汇期货业务,197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亦宣布,设立一个新的交易所来专门从事外币和金融期货。1981年2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首次开设了欧洲美元期货交易。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开设了外汇期货交易市场,从此,外汇期货市场便蓬勃发展起来。

从市场格局来看,截至2017年,全球外汇衍生品市场仍以场外交易为主,其中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最为活跃,近年来场外市场交易量增速开始加快。

虽然外汇期货交易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占比不足5%,但外汇期货产品作为对现货产品的必要配套,相比外汇场外交易产品具有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特点,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外汇期货作为期货品种之一,也同样具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目前,外汇期货交易的主要品种有: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新西兰元等。对比英国脱欧公投、英国大选、美国大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爆发事件段和外汇期货成交情况后发现,外汇期货及期权成交量放大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重大事件日,这说明外汇期货发挥了较好的风险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