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过去的自己开枪!期货老手的血泪进化论
深夜十一点半,写字楼只剩下我这盏孤灯。屏幕的冷光打在脸上,映出眼里的血丝。手指机械地划过交易日志——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像针一样扎进心里。三年前那个让我在酒桌上吹嘘了无数次的“完美系统”,今年像个叛徒,整整六个月,账户曲线一路向南,回撤刺眼地超过了30%。曾经让我吃香喝辣、奉为圭臬的20日均线金叉买点,在最近的焦炭合约上成了精准的反向指标,买一次套一次。鼠标悬停在那个熟悉的指标公式上,心里像堵了块石头。那些让你昨天赚钱的规则,明天可能就会要你的命。真正的交易进化,始于有勇气向过去的自己扣动扳机。
一、对抗本能,向“舒适区”宣战
还记得你第一次硬着头皮手动止损是什么感觉吗?我记忆犹新。那次做多螺纹钢,下午两点刚过,眼看着价格跌破我的成本线,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手心瞬间全是汗,鼠标像有千斤重,点下“平仓”时,心脏咚咚狂跳,仿佛在对抗身体里最原始的本能——逃跑或者死扛!为什么这么难?因为我们骨子里就厌恶承认错误,厌恶损失带来的痛感,更恐惧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死死攥住那些“曾经有效”的方法,就像抓住救命稻草。老子几千年前就点透了:“反者道之动”——事物永远在运动变化,最终必然会走向它的对立面啊!死死抱着那个让你过去赚钱但现在失效的系统,跟那个在船上刻记号、然后去水里找剑的楚国人有什么两样?
不亲手埋葬昨日的“圣杯”,就永远腾不出手接住明天的机遇。那一刻的痛,是蜕变的开始。
二、修行就是不断“拆庙”
看看你的键盘。我那用了五年的键盘,“加仓键”那块的字母早就磨得光滑发亮,旁边的“对冲键”却积了一层薄薄的灰。我们太容易陷在自己熟悉的操作模式里打转,像个虔诚的信徒,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自己亲手搭建的“神龛”——那套自认为安全的交易模式。心里固执地喊:“这套方法陪我走过牛市,它肯定没错!” 直到那次,又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仓位管理公式,在上午十点的沪铜合约上进场,结果市场狠狠给了我一耳光,熟悉的盈利没有出现,账户反而快速缩水。佛家智慧如明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执着于某个固定的方法、某个特定的形态,心就被困住了,哪里还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那真实而微弱的呼吸?看着又一次失灵的公式,我深吸一口气,打开策略文件夹,鼠标移到那个用了五年的仓位管理公式文件上,停顿了几秒,然后狠狠心,按下了删除键。
真正的成长,是亲手拆掉自己盖的庙,哪怕里面曾供奉着“成功之神”。拆掉它,才有地方建新的殿堂。
三、市场在变,你的“铁律”敢死吗?
2020年那个春天,全球交易员的屏幕都被染成了刺目的红色。那个夜晚,国际油价暴跌的冲击波席卷而来。多少信奉“原油永不归零”这条铁律的老江湖,在那晚遭遇了职业生涯的巨大亏损?金融大鳄索罗斯的话像警钟在耳边回响:“认错并自我修正,是我成功的基石。” 当整个产业的基本面逻辑被彻底颠覆,当市场的波动率像脱缰野马一样冲破历史图表的上沿,你还能坚信自己那套系统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吗?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刻。那套让我在铁矿石单边行情里赚得盆满钵满的趋势跟踪系统,在长达数月的豆粕震荡牛皮市里,像个无头苍蝇,反复挨耳光,账户持续失血。还有那个引以为傲、号称能捕捉微小波动利润的日内高频策略,当下午两点半行情剧烈跳动、滑点(成交价与预期价之间的不利偏差)变得巨大无情,瞬间就能吞掉所有辛苦积累的微小利润。痛定思痛,我亲手把那套趋势跟踪的核心逻辑拖进了“坟墓”,也把那个高频策略的代码彻底封存。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让你的交易系统敢于“赴死”,你才能活得更久。 固守僵化的教条,在市场眼里就是待宰的羔羊。
电脑屏幕幽幽地亮着,旁边放着一张纸。那是一张泛黄的旧交易计划,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红色的叉叉和问号——那都是被我自己,亲手,一笔一笔推翻的“真理”。最新一期的期货实盘大赛榜单刚刚刷新,排在第一名的策略,三年前还被圈内人私下嘲笑是“异想天开”。抬头望向窗外,凌晨一点的街道,只有零星车灯划过。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你的交易系统,呼吸还顺畅吗?它,还真正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