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5年11月1日

年度十大上市公司新闻出炉,回味不寻常的2021

不知不觉,花开又一年。每到此时,就会感觉刚刚过去的365天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021年,证券时报·e公司坚守上市公司新闻报道主阵地,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读者带来鲜活、丰富的内容。

这一年,上市公司群体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素材,您最印象深刻的是哪一个?又有哪些影响了资本市场生态?值此新年到来之际,e公司评选出了年度十大上市公司新闻,回味不寻常的2021年。

01、康美案落槌,5万多投资者获赔近25亿,独董承担上亿元连带赔偿

康美财务造假案帷幕缓缓落下,马兴田策划指挥百亿级造假、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700多万、操纵股票市场多罪并罚已经受到法律制裁,相关董监高、中介机构、独立董事都需付出巨额赔偿。其中,年薪12万左右的康美独董连带赔偿上亿元引发热议,引发市场对独董制度的大讨论。

同时,5.2万名投资者集体诉讼宣告成功,将获赔接近25亿元,这是国内首例成功的集体诉讼案。

最新消息,康美药业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全部债务已通过现金、股份、信托权益等方式实现100%清偿。

02、现83亿元财务黑洞,引发专网通信爆雷潮,关键人物隋田力失联

5月底,子公司专网通信业务爆雷,极端情况将对公司归母净利润造成83亿元的损失。接下来,、、凯乐科技、等公司的“专网通信业务”皆出现重大风险,10余家上市公司卷入一个以“专网通信业务”为幌子的隐蔽融资性贸易网络,近些年的累计规模超过900亿元。

操盘者隋田力7月底至今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目前正在被公安机关侦查之中。

此外,已有多位高管落马,时任总裁也突然离世,令这场“专网通信”爆雷潮蒙上些许悲情色彩,事实真相也更加扑朔迷离。

03、高杠杆急刹车,恒大流动性危机全面爆发

背负2万亿元表内负债的恒大在2021年坠入深渊。恒大财富9月一声惊雷将整个集团的流动性危机托出水面,恒大连续出售旗下资产以求自救,但项目停工潮仍在多地蔓延,商票逾期大面积牵连上游供应商,中国恒大市值年内也大幅缩水九成。

多方债务压力下,恒大终于在12月宣布美元债违约,广东省政府随即派出工作组督促风险处置。恒大化债之路任重道远,保交楼是回血和恢复信心的重要方式,确保首款恒驰下线则是十年内转型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步。

04、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猝然离世,万亿资产何往?

12月18日,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61岁。今年胡润百富榜显示,解直锟以260亿元资产排名第241位。不过,这与其掌控的财富帝国似乎并不相称。根据业内估计,中植系管理资产或在2万亿级别。

中植系的资产大致由中海晟丰、中泰创展等平台持有。具体的A股,旗下包括、、、、等9家公司。目前中植集团的继任接管人为刘洋,但前述中植系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问题,仍有待明确安排。

05、顺丰一季度罕见巨亏,董事长王卫致歉

“快递一哥”顺丰不太“顺风”。一季度罕见巨亏,受资本开支投入节奏等影响,增收不增利,净亏损达9.89亿元。面对单季度首度巨亏,董事长王卫更是在股东会上致歉。

顺丰股价亦坐“过山车”,年内一度“腰斩”,市值蒸发逾2700亿元。该股现价约69元/股,市值逾3400亿元,仍稳坐“一哥”位置,远超第二名的(约610亿元)。

当前快递业价格战放缓,头部企业11月单票价格集体上涨,顺丰也自2019年6月以来票单价同比首次转正。前三季度顺丰净利为17.98亿元,同比降幅已收窄至67.89%。

06、总市值登顶深市,最高触及1.6万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片火热下,动力电池龙头的市值一路狂奔,公司股价于2021年6月29日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近1.2万亿,新晋“深市一哥”。此后,“宁组合”和“茅指数”分庭抗礼。

年中,相继发布钠离子电池,抛出582亿元定增方案拟扩大产能。11月底,其市值更是直逼1.6万亿,仅次于和。但市场对“宁王”的担忧仍存在,12月24日,罕见暴跌,市值一日蒸发超千亿。

动力电池群雄逐鹿、技术更迭,站在万亿关口的未来潜力还有多大,且拭目以待。

07、腾讯“派息式减持”退出京东第一大股东

持股八年后,腾讯以“派息式减持”告别京东第一大股东位置,派息完成后,届时刘强东将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12月23日,腾讯控股公告,董事会将按合资格股东持有每21股股份派发1股京东集团A类普通股的基准,宣派腾讯持有的4.6亿股京东集团A类股票作为特别中期股息。

腾讯强调,与京东将继续保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包括现有的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发展期的成长型企业”一直是腾讯投资的主要战略方向,而当被投企业有持续自筹资金能力时,则选择在适当情况下退出投资并与,腾讯的“长期投资”战略从未改变。

08、海航破产重整,辽宁方大接盘航空主业

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破产重组案,海航动向牵动市场神经。2021年海航集团依法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旗下资产分为四块各自重整,其中,、和3家公司单独重整,海航集团等321家企业合并重整。

航空主业为航海重整“重头戏”,最终辽宁方大从“复星系”、“均瑶系”等热门竞购方中胜出。当前,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12月8日,海航航空主业实控权正式移交辽宁方大,自然人方威为实控人。12月24日,机场板块实控权移交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省国资委入主。

09、小米百亿美元造车,雷军创业最后一战

与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前后脚,小米今年3月宣布进军造车赛道。不同之处在于,小米选择的模式是全资造车,雷军将此视为创业生涯的最后一战。

为了造车,雷军承诺要在10年内拿出100亿美元,首批则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这并不是个小数字,毕竟小米2020年净利润才130亿元。

此后造车推进快于预期。今年9月,小米造车公司成立,注资100亿元,雷军亲自挂帅。按照计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届时,被视为“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小米汽车将行驶于城乡路间。

10、赴美上市不足半年,滴滴宣布退市返港

作为最大的网约车出行平台,滴滴于今年6月30日低调在纽交所上市。然而,上市仅隔2日,也就是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对其展开网络安全审查,并在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

数天后,滴滴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要求下架App应用商店并接受审查。7月9日,网信办再度发布通报,滴滴旗下25款APP也被要求下架,涉及顺风车、代驾、Uber、金融、货运、配送等业务。

在登陆美股155天后,滴滴12月3日宣布,启动纽交所退市及中国香港上市准备工作。上市至今,滴滴股价累计跌超60%。

期权和期货哪个风险大些?

您好,简单来说的话期权期货相比,期货的风险是更大一点的,两者都有买卖方,期货的买卖方风险是对等的,双方都可能存在爆仓的风险。期权买卖方的风险则是不对等的,买方风险是固定的,卖方风险是无限的。

而期权的买方其实主要需要承受的资金风险就来源于权利金的问题,手续费虽然也是一笔数目但是还不够算在风险上,权利金的风险就在如果出现行情不利于买方方向时候,可能会出现期权买方的权利金全部亏损,这就是关于期权买方资金风险的部分。

所有的合约在期权快到期的时候本身的时间价值和权利金价值都会消失最后变成零,并且在即将到期的时候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期权价格猛然波动,这个时候期权买方如果说冒然的进行期权交易,非常有可能在最后到期时亏损的血本无归,最后全变成一场泡沫。

期货交易很容易出现爆仓的情况,在每个交易日上,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都会进行结算,如果投资者保证金比规定的比例低时,期货公司就会按要求强行平仓。如果这个时候出现爆仓的话,投资者的资金就会亏损很多。

市场风险。

在金融市场上,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在进行交割的时候一般都差不多,这一点也是保证期货市场发挥对冲作用的基础,从而使套期能够充分对冲现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但在实际交易的交割中,期货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往往相互偏离,使得套期保值成为不可能。

风险和收益也是对等的,期货交易虽然有较大的风险,但是交易者也往往拥有着巨大收益的可能性。期权的买方虽然风险低,但相应的收益也不会高。投资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便您喜欢交易,也应该先从风险较低的交易品种开始,等能在这个品种上立足,再去涉及一些风险更高的交易。所以,期权应该是您交易路上的一个不错的开始。

以上就是您问题的答案,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需要相关协助可直接添加我微信好友进行咨询,预祝您投资顺利。

折算在财务报表中起什么作用?折算方法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财务透明度?

折算财务报表中的关键作用

在财务领域,折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折算有助于实现不同货币之间的财务数据转换和比较。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涉及多种货币的交易和财务记录。通过折算,能够将不同货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统一换算为母公司的报告货币,从而提供一个综合、可比的财务报表。

其次,折算有助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未进行折算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扭曲,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和盈利能力。

再者,折算能够满足合规性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法规都要求企业对跨国业务进行折算,以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折算方法对跨国公司财务透明度的影响

折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财务透明度的高低。常见的折算方法包括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

现行汇率法下,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可能会在汇率大幅波动时导致财务报表的较大波动,从而影响财务透明度。

时态法则根据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量属性选择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例如,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使用历史汇率折算,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使用现行汇率折算。这种方法更能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但计算相对复杂。

不同的折算方法可能导致跨国公司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折算方法频繁变更,或者选择的折算方法不够合理和透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和评估公司的财务表现,进而影响对公司的信任和投资决策。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的主要特点:

折算方法资产折算汇率负债折算汇率优点缺点

现行汇率法

现行汇率

现行汇率

简单易懂,操作方便

可能导致报表波动较大

时态法

根据计量属性选择汇率

根据计量属性选择汇率

更能反映资产负债实际价值

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

总之,折算在财务报表中不可或缺,而合理选择折算方法对于提高跨国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促进公司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问老师期权和期货哪个风险比较大?新手

您好,新手做期权和期货没有办法判断风险大小的,期权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交易的权利是不对等的,买方不需要缴纳额外的保证金,只需要支付合约的权利金,而卖方不止需要支付权利金还需要缴纳保证金。这点跟期货交易是不同的,期货的买卖方都是需要缴纳合约费用和保证金的,并且都存在爆仓的风险。

(1)买卖双方权力和义务不同

期货交易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是一样的,都承担着亏损的可能,也都享有盈利的可能;而期权的买方只享有权利,没有义务,他的义务在购买期权时付出了权利金就已经结束。而期权的卖方只承担义务,他收了权利金后就只剩下义务了。

(2)保证金规定不同

期货买卖双方都要交纳保证金;而期权只有卖方需要交纳保证金,买方只用付出权利金就可以。

(3)交易内容不同

期货交易是在未来一段时间支付某种实物商品或有价证券;而期权交易是买卖未来一段时间按指定价格买卖某种商品的权利。期货交易到期一定要交割,而期权不一定要交割,可以放弃,过期作废。

(4)风险和获利不同

期货交易双方的风险和获利都是无限的;而期权买方的最大亏损是权利金,获利则是无限的。期权卖方的最大利润是权利金,而风险则是无限的。

以上就是关于期权和期货交易风险的相关介绍了,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如果需要开户的,可以直接与我联系。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想了解更多问题的,都是可以点击微信或者电话免费咨询我,24小时专业在线免费服务

正视股指期货功效 “交割日魔咒”并不存在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投资者和媒体一直对这个创新型金融工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其具有杠杆和双向交易特性,于是一些市场人士和媒体将市场的一些非理性波动源头归结于股指期货,并产生了期指加剧股市波动、期指存在“交割日魔咒”、有人利用期指操纵股市等一系列误解。对此,笔者认为,股指期货仅仅是一个衍生工具,不存在那么多阴谋论,也并不能左右股票市场的走势。业界需进一步加大投资者教育的力度,用事实和数据不断打消市场误解,令市场了解股指期货市场真实的功能发挥情况。

股指期货的推出平抑了股市波动

沪深300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上市交易,在上市之后A股就步入了漫漫熊市,一时间股指期货是熊市罪魁祸首的说法在市场广为流传。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股指期货不但没有导致股市下跌,反而还平抑了股市的波动。

首先,A股在2010年-2014年走熊是有其内在原因。虽然通过2009年的4万亿投资使得经济出现短暂反弹,但也造成了较大的通胀压力。在此期间,政府的货币政策一直以偏紧为主,从市场流动性的角度来看,A股注定不会出现牛市。

其次,虽然交易所没有披露具体的套期保值空单和投机空单的比例,但是笔者有理由相信机构套期保值空头的持仓量应该占空单总量的绝大部分,而这一部分套期保值空单可以锁定约10倍于股指期货保证金的股票市值,对于稳定股票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根据笔者的测算,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至今,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24.2%,而股指期货上市之前相同时间段内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33.5%。可见股指期货对于股票市场的贡献不是在于加大股票市场的涨跌,而是在于平抑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因此股指期货加剧股市波动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交割日魔咒”并不存在

一直以来,不少媒体一直在渲染所谓的“交割日魔咒”。按照一些人的说法,“交割日魔咒”是指“每逢股指期货交割日市场就会出现大幅下跌”。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统计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交割日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情况。截至今年6月,沪深300股指期货一共有62次交割,其中在交割日沪深300指数上涨的次数为36次,下跌的次数为26次,上涨次数远远大于下跌次数。而从指数的波动率来看,所有交割日沪深300指数年化波动率为24.4%,属于正常水平,在交割日也没有出现波动率大幅上升的情况,可见投资者一直以来关注的“交割日魔咒”并不存在。

通过股指期货操纵股市无法实现

一直以来,通过股指期货操纵股市的说法一直存在,很多投资者将股市的下跌归结于股指期货上的“操纵”。通过笔者的分析,这种观点也属于子虚乌有的阴谋论。

首先,从股市和股指期货的体量来分析,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份,A股境内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约为58万亿;而6月底,3个股指期货品种的持仓量分别为78051手、33073手和146514手。期货公司对客户的股指期货保证金率一般为12%-15%,股指期货的总沉淀资金约为400亿元-450亿元左右,这与股市几万亿的资金量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等级。因此,从资金体量上来看,企图通过股指期货来操纵股市就十分困难。

其次,由于股指期货、现货连续报价,股指期货不可能与现货指数出现较大的偏离。一旦出现较大的偏离,市场上的套利者就会立刻出现进行套利,故企图通过股指期货来操纵股市,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根本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