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券商

券商再“染红”华融证券109亿易主国新资本

新时代证券被央企中国诚通纳入麾下之后,又一券商“央企化”步伐落定。

6月23日,时隔5个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华融证券股权转让相关事宜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公告,核准国新资本成为华融证券主要股东,核准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华融证券实际控制人。

公告显示,中国华融向国新资本有限公司转让所持有的华融证券约42.05亿股股份(71.99%股权),国资委旗下国新资本109亿拿下华融证券控制权。转让完成后,中国华融将不再拥有华融证券任何权益,且华融证券不再为中国华融的附属公司以及不再于中国华融及其附属公司的综合财务报表综合入账。经此调整,华融证券正式成为央企旗下子公司。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四大AMC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华融从最初主要负责收购和处置大型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到集各类金融牌照于一身。但自赖小民事件后,华融证券先后经历了人事动荡、年报难产、股权易主等发展困境。因中国华融被监管要求聚焦主业,2021年12月初旗下子公司华融证券于被摆上“货架”,今年1月27日,买家现身,国新资本与华融证签署国有产权交易合同。

同样面对易主的还有6月2日完成更名为诚通证券的新时代证券,其新控股股东变为央企中国诚通。

双佰投资(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刘策在接受焦点财经采访时表示:“金融一直有很高的准入门槛,早些年,安邦系等险资通过层层杠杆互相关联,迅速将企业做成上万亿资本集团出现过很多问题,国家现在非常警惕,希望以国有资本为主。针对民营企业进军金融领域,国家加强了监管及限制,后续股东要求有自有资金、信誉要好。未来民营企业参与此种金融机构的机会不会太多,规范也将趋严。”

拥抱央企“新靠山”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向焦点财经透露,未来中国金融就将被国有控制,这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未来趋势。更根本的原因是,在账面上保持国有资产的账面保值,而华融证券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般民企不会买。

“卖得便宜将来当事人有责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买得贵现在民企也不会买,也不敢买。因此这种情形下肯定在国有平台之间转来转去,这样国有资产面上的账还能平,拿出去还能好看些。”

作为华融证券的“新主”国新控股则表示,将把证券业务作为更好发挥运营公司功能作用的重要抓手,通过与基金投资、资产管理、股权运作等现有业务协同,助力中央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资本流动性和提高回报。

公开资料显示,国新控股的实控人为国务院,国新资本成立于 2014 年 8 月 20 日,注册地北京,注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2016年被明确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国新资本正按照国新控股的统一部署打造为央企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与资本运营相互支撑的金融产业体系。

目前,国新资本旗下包含国新商业保理、国新融资租赁、国新汇通保险、南湖金交所等公司,拿下华融证券将完善金融业务牌照,优化业务布局。截至2021年底,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超过6700亿元,净利润突破200亿元。

事实上,在券商白热化竞争下,股东及自身实力的多重背书成为竞争力的体现。背靠央企控股股东,国新资本为华融证券注入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将为其提供更多资源背书,双方也将在券商牌照价值吸引下,实现业务互补及整合。

以诚通证券来看,它是一家专业化、全国性的综合类全牌照券商,所持有的60%股份融通基金,拥有公募基金牌照,涵盖主动权益类基金、被动投资类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等。中国诚通主营业务为基金投资、股权运作、资产管理、金融服务,以及综合物流服务、林浆纸生产开发及利用、新能源电池等。

官网显示,中国诚通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是国资委首批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和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其成立于1992年,曾一度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

诚通证券入驻中国诚通,也将弥补其业务短板, 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实现优势互补。

“问题学生”谋新路

焦点财经梳理发现被纳入央企阵营的华融证券及诚通证券,都有被监管及业绩堪忧的现状。

诚通证券因隐瞒实控人和持股比例等问题,被证监会接管近两年时间,而华融证券此次易主也是因为按监管要求逐步退出非主。如今,两位“问题学生”都迎来了新控股股东。

聚焦不良资产主业,中国华融转让金融牌照子公司,清仓华融证券股权是既定动作之一。

对于此次转让,中国华融表示,有助于中国华融坚持回归本源、回归主业,确保可持续经营发展,符合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此次交易所得的转让所得款项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和一般营运资金。

事实上,安邦等金控公司曾经历经野蛮生长,引发利用关联交易隐蔽输送利益、套取金融机构资金等乱象。

2018年,一行两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行为,强化对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管理部门处置明天系、安邦系和华信系等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征的企业,通过瘦身、纠偏、稳步推动引战重组,实现正常经营。

自原董事长赖小民案发以来,中国华融按照监管要求回归主业,积极推进机构“瘦身”,除此次实现股权专访华融证券外,被挂牌转让的金融资产还包括华融信托、华融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等。

从业绩来看,受母公司拖累,华融证券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11.86亿元和-82.3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63.66%和-17767.01%。净利润骤降主要是公司计提了55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用于出清风险,2021 年华融证券实现扭亏为盈。

就行业排名来看,根据中证协近期披露的 2021 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106 家券商中,华融证券以 395.32 亿元的总资产排名第 54 位;按营收和净利润排名,华融证券分别位列 88 名和 74 名。华融证券是中证协今年新增纳入业绩统计的4家券商之一。

新时代证券(现为诚通证券)业务收益表现因为很一般,且在业内排名靠后。

2021年年报显示,新时代证券实现净利润为3.39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为2.51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新时代证券总资产约为193亿元。其中,新时代证券实现营收18.03亿元。

事实上,自2018年华融原董事长贪腐风波后,“华融系”公司变动不断。去年年底,中国华融引战敲定,中信等五大机构出资420亿华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今年3月,中国华融公告称,中信集团将以26.46%的持股比例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中信集团也顺势拿下全国性AMC牌照。

曾经的“问题学生”华融证券与诚通证券与原东家实现剥离,拥抱“红色”新主,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华融证券股权质押踩雷 六起诉讼涉案额近30亿元

近日,华融证券披露了6起涉及股权质押纠纷的诉讼事项,涉案总本金约30亿元。股权质押纠纷案所涉及的股票标的包括*ST保千等。上证报查询后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申万宏源、东北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十余家券商公布了股权质押踩雷的年度计提情况,涉及减值计提金额已超过30亿元。

其中,华融证券股权质押踩雷*ST保千的涉案本金额达14亿元。2018年3月15日,华融证券就与深圳日昇创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日昇创沅”)股票质押合同纠纷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已对日昇创沅持有的*ST保千股份执行司法冻结。2018年10月,已完成*ST保千股份司法划扣非交易过户。

华融证券另两起股权质押诉讼的涉案本金额合计也超过了10亿元。案由是广东恒润互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恒润华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二者为天润数娱第一、第二大股东)向华融证券质押股票后违约。华融证券已向法院申请对恒润互兴、恒润华创等进行强制执行。

此外,还有华融证券与喀什星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股票质押纠纷,涉案金额1.5亿元;华融证券与北京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质押纠纷案,涉案金额0.85亿元;华融证券与宁波兴远联融投资中心的股票质押纠纷案,涉案金额2.26亿元。

华融证券相关人士回应上证报称,上述纠纷对公司没有重大不利影响,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对其中的损失金额,公司已按规定计提了减值准备,具体情况还要等公司2018年的年报审计完之后才能进一步明确。

除华融证券此次公布的股权质押踩雷情况外,上证报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还有十多家上市券商也公布了股权质押踩雷的年度计提情况。

如兴业证券对股票质押业务计提减值准备6.08亿元,涉及的股票分别为*ST长生、中弘股份(退市)、金洲慈航和金龙机电等。

太平洋证券对9只股票的质押式回购交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9.47亿元,涉及的股票包括商赢环球、胜利精密、当代东方、盛运环保、天神娱乐等。

申万宏源2018年对股票质押计提减值准备3.97亿元,涉及的股票分别为上海莱士、ST中南、誉衡药业。

此外,还有包括方正证券、国元证券、东兴证券、西南证券、光大证券等也公布了股权质押违约的计提情况。

国信证券:券商界的"深圳特产",值不值得长期持有?

第一章:这家券商是什么来头?

国信证券可不是什么小作坊,它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实控人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说白了就是深圳国资委的亲儿子)。这家公司成立于1994年,2014年在A股上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本地国资控股的大型上市券商。

想象一下,这就好比券商界的”深圳特产”,背靠大树好乘凉啊!截至2025年6月末,国信证券在全国113个城市和地区共设有218家证券营业网点,基本上你在中国主要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第二章:最近业绩怎么样?(看看它的”成绩单”)

先来看看国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营收110.75亿元,同比增长51.84%;净利润53.67亿元,同比增长71%。这个增速在大型券商中是相当亮眼的!

更详细的数据看这里:

国信证券股东_国信证券 深圳国资委控股 上市券商

第三章:国信证券的”独门绝技”

国信证券有几项看家本领,让它能在竞争激烈的券商行业中脱颖而出:

零售经纪业务强劲:国信证券的零售经纪业务与两融净收入占比35%在头部券商中保持领先水平。旗下的”金太阳”手机证券APP用户总数超过3085万,相当于每40多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它的用户!

投行业务实力雄厚:国信证券的IPO承销业务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中小企业IPO领域具有传统优势。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完成保荐及主承销项目673家,募集资金6248.11亿元。

自营投资表现优异:2025年上半年投资与交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47亿元,同比增长60.87%。这说明国信证券自己”炒股”也很厉害!

区位优势明显:作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券商,国信证券深度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完成粤港澳大湾区保荐及主承销项目156家,募集资金1255.99亿元。

第四章:中长线投资价值分析

现在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国信证券值得中长期持有吗?

利好因素:

业绩增长可持续:机构预测国信证券2025-2027年净利润有望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已经同比增长71%,展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估值相对合理:截至2025年9月16日,国信证券的市净率(PB)为1.49倍,市盈率(TTM)为13.43倍,在券商股中处于合理区间。

股息率有吸引力:国信证券最近3年的股息率分别为:3.04%、3.16%、3.13%,2025年动态股息率有望达到3.1%。这意味着即使股价不涨,每年也有3%以上的”红包”拿。

收购万和证券带来新机遇: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已完成资产过户,有望受益于海南自贸区跨境资管试点政策,为业务发展带来新增长点。

财富管理转型空间大:中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长,国信证券在财富管理领域有坚实基础,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需要关注的风险:

市场波动风险:券商股是典型的”周期股”,业绩与股市表现密切相关。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券商业绩也会受到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券商行业竞争激烈,佣金率持续下滑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政策监管风险:金融行业受到严格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对业务开展产生影响。

第五章:未来业绩预测

综合多家机构的预测,国信证券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值得期待:

国信证券股东_国信证券 深圳国资委控股 上市券商

第六章:给小白投资者的”懒人包”

国信证券是一家什么样的券商?

一家来自深圳的大型券商,有国资背景,业务全面,实力雄厚。

它为什么值得关注?

业绩增长快(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71%),股息率不错(3%以上),区域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

现在估值怎么样?

相对合理,市净率1.49倍,市盈率13.43倍。

未来增长点在哪里?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收购万和证券的协同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需要注意什么?

股市波动会影响券商业绩,行业竞争激烈。

总结:国信证券适合你吗?

国信证券像是一家”家底厚、会赚钱、还有靠山”的优质券商。中长期来看,如果股市表现平稳,它凭借区域优势、业务实力和成长性,股价有潜力稳步向上。

对于中长期投资者,国信证券值得关注,因为它有持续的盈利增长能力、稳定的分红政策和估值修复潜力。

对于短期投资者,需要更多关注市场情绪和短期催化因素,因为券商股波动通常较大。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券商股虽然相对稳健,但毕竟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仍需注意风险。

最后记住: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您基于自身判断做出决策。

希望这篇轻松的长文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国信证券这家公司!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