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华融证券

券商再“染红”华融证券109亿易主国新资本

新时代证券被央企中国诚通纳入麾下之后,又一券商“央企化”步伐落定。

6月23日,时隔5个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华融证券股权转让相关事宜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公告,核准国新资本成为华融证券主要股东,核准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华融证券实际控制人。

公告显示,中国华融向国新资本有限公司转让所持有的华融证券约42.05亿股股份(71.99%股权),国资委旗下国新资本109亿拿下华融证券控制权。转让完成后,中国华融将不再拥有华融证券任何权益,且华融证券不再为中国华融的附属公司以及不再于中国华融及其附属公司的综合财务报表综合入账。经此调整,华融证券正式成为央企旗下子公司。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四大AMC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华融从最初主要负责收购和处置大型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到集各类金融牌照于一身。但自赖小民事件后,华融证券先后经历了人事动荡、年报难产、股权易主等发展困境。因中国华融被监管要求聚焦主业,2021年12月初旗下子公司华融证券于被摆上“货架”,今年1月27日,买家现身,国新资本与华融证签署国有产权交易合同。

同样面对易主的还有6月2日完成更名为诚通证券的新时代证券,其新控股股东变为央企中国诚通。

双佰投资(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刘策在接受焦点财经采访时表示:“金融一直有很高的准入门槛,早些年,安邦系等险资通过层层杠杆互相关联,迅速将企业做成上万亿资本集团出现过很多问题,国家现在非常警惕,希望以国有资本为主。针对民营企业进军金融领域,国家加强了监管及限制,后续股东要求有自有资金、信誉要好。未来民营企业参与此种金融机构的机会不会太多,规范也将趋严。”

拥抱央企“新靠山”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向焦点财经透露,未来中国金融就将被国有控制,这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未来趋势。更根本的原因是,在账面上保持国有资产的账面保值,而华融证券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般民企不会买。

“卖得便宜将来当事人有责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买得贵现在民企也不会买,也不敢买。因此这种情形下肯定在国有平台之间转来转去,这样国有资产面上的账还能平,拿出去还能好看些。”

作为华融证券的“新主”国新控股则表示,将把证券业务作为更好发挥运营公司功能作用的重要抓手,通过与基金投资、资产管理、股权运作等现有业务协同,助力中央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资本流动性和提高回报。

公开资料显示,国新控股的实控人为国务院,国新资本成立于 2014 年 8 月 20 日,注册地北京,注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2016年被明确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国新资本正按照国新控股的统一部署打造为央企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与资本运营相互支撑的金融产业体系。

目前,国新资本旗下包含国新商业保理、国新融资租赁、国新汇通保险、南湖金交所等公司,拿下华融证券将完善金融业务牌照,优化业务布局。截至2021年底,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超过6700亿元,净利润突破200亿元。

事实上,在券商白热化竞争下,股东及自身实力的多重背书成为竞争力的体现。背靠央企控股股东,国新资本为华融证券注入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将为其提供更多资源背书,双方也将在券商牌照价值吸引下,实现业务互补及整合。

以诚通证券来看,它是一家专业化、全国性的综合类全牌照券商,所持有的60%股份融通基金,拥有公募基金牌照,涵盖主动权益类基金、被动投资类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等。中国诚通主营业务为基金投资、股权运作、资产管理、金融服务,以及综合物流服务、林浆纸生产开发及利用、新能源电池等。

官网显示,中国诚通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是国资委首批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和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其成立于1992年,曾一度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

诚通证券入驻中国诚通,也将弥补其业务短板, 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实现优势互补。

“问题学生”谋新路

焦点财经梳理发现被纳入央企阵营的华融证券及诚通证券,都有被监管及业绩堪忧的现状。

诚通证券因隐瞒实控人和持股比例等问题,被证监会接管近两年时间,而华融证券此次易主也是因为按监管要求逐步退出非主。如今,两位“问题学生”都迎来了新控股股东。

聚焦不良资产主业,中国华融转让金融牌照子公司,清仓华融证券股权是既定动作之一。

对于此次转让,中国华融表示,有助于中国华融坚持回归本源、回归主业,确保可持续经营发展,符合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此次交易所得的转让所得款项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和一般营运资金。

事实上,安邦等金控公司曾经历经野蛮生长,引发利用关联交易隐蔽输送利益、套取金融机构资金等乱象。

2018年,一行两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行为,强化对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管理部门处置明天系、安邦系和华信系等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征的企业,通过瘦身、纠偏、稳步推动引战重组,实现正常经营。

自原董事长赖小民案发以来,中国华融按照监管要求回归主业,积极推进机构“瘦身”,除此次实现股权专访华融证券外,被挂牌转让的金融资产还包括华融信托、华融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等。

从业绩来看,受母公司拖累,华融证券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11.86亿元和-82.3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63.66%和-17767.01%。净利润骤降主要是公司计提了55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用于出清风险,2021 年华融证券实现扭亏为盈。

就行业排名来看,根据中证协近期披露的 2021 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106 家券商中,华融证券以 395.32 亿元的总资产排名第 54 位;按营收和净利润排名,华融证券分别位列 88 名和 74 名。华融证券是中证协今年新增纳入业绩统计的4家券商之一。

新时代证券(现为诚通证券)业务收益表现因为很一般,且在业内排名靠后。

2021年年报显示,新时代证券实现净利润为3.39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为2.51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新时代证券总资产约为193亿元。其中,新时代证券实现营收18.03亿元。

事实上,自2018年华融原董事长贪腐风波后,“华融系”公司变动不断。去年年底,中国华融引战敲定,中信等五大机构出资420亿华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今年3月,中国华融公告称,中信集团将以26.46%的持股比例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中信集团也顺势拿下全国性AMC牌照。

曾经的“问题学生”华融证券与诚通证券与原东家实现剥离,拥抱“红色”新主,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华融证券股权质押踩雷 六起诉讼涉案额近30亿元

近日,华融证券披露了6起涉及股权质押纠纷的诉讼事项,涉案总本金约30亿元。股权质押纠纷案所涉及的股票标的包括*ST保千等。上证报查询后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申万宏源、东北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十余家券商公布了股权质押踩雷的年度计提情况,涉及减值计提金额已超过30亿元。

其中,华融证券股权质押踩雷*ST保千的涉案本金额达14亿元。2018年3月15日,华融证券就与深圳日昇创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日昇创沅”)股票质押合同纠纷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已对日昇创沅持有的*ST保千股份执行司法冻结。2018年10月,已完成*ST保千股份司法划扣非交易过户。

华融证券另两起股权质押诉讼的涉案本金额合计也超过了10亿元。案由是广东恒润互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恒润华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二者为天润数娱第一、第二大股东)向华融证券质押股票后违约。华融证券已向法院申请对恒润互兴、恒润华创等进行强制执行。

此外,还有华融证券与喀什星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股票质押纠纷,涉案金额1.5亿元;华融证券与北京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质押纠纷案,涉案金额0.85亿元;华融证券与宁波兴远联融投资中心的股票质押纠纷案,涉案金额2.26亿元。

华融证券相关人士回应上证报称,上述纠纷对公司没有重大不利影响,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对其中的损失金额,公司已按规定计提了减值准备,具体情况还要等公司2018年的年报审计完之后才能进一步明确。

除华融证券此次公布的股权质押踩雷情况外,上证报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还有十多家上市券商也公布了股权质押踩雷的年度计提情况。

如兴业证券对股票质押业务计提减值准备6.08亿元,涉及的股票分别为*ST长生、中弘股份(退市)、金洲慈航和金龙机电等。

太平洋证券对9只股票的质押式回购交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9.47亿元,涉及的股票包括商赢环球、胜利精密、当代东方、盛运环保、天神娱乐等。

申万宏源2018年对股票质押计提减值准备3.97亿元,涉及的股票分别为上海莱士、ST中南、誉衡药业。

此外,还有包括方正证券、国元证券、东兴证券、西南证券、光大证券等也公布了股权质押违约的计提情况。

国资收购,高管离职,华融证券“飘摇”或近尾声?2021证券业近百起高管变动成关键词

财联社(上海,记者 刘超凤)讯,被国新资本控股收编不久的华融证券,近期又有高管变动消息传出。华融证券原副总经理杨金亮履新中邮证券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据记者了解,杨金亮履新中邮证券已有五六个月时间。

自赖小民事件后,华融证券内部人事流动较为频繁,一度拖累业绩,尤其是总经理人选变更数人。2021年因其历史风险资产处置未有明显效果、对资管规模压降不到位而被北京证监局约谈,4月份甚至出现年报难产。

杨金亮履新中邮证券

据财联社记者最新了解,华融证券原副总经理杨金亮已于五六个月前入职中邮证券,担任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

根据公开资料,杨金亮出生于1977年3月,曾任职于北京市政集团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联想集团、中国证监会办公厅等。任职中邮证券前,曾担任华融证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2021年4月调入华融交易中心任副总经理。

根据中证协数据,中邮证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09亿元,排名第100位;净利润7107万元,排名第96位。截至2021年6月末,中邮证券总资产117亿元,排名第83位;净资产61亿元,排名第77位。

据财联社记者此前不完全统计,2021全年,证券业至少发生近百起高管人事变动,涉及至少35家券商的95位高管。去年高管跳槽履新人数显著增加,共13家券商的21位高管跳槽入职新东家。包括内部提拔与跳槽履新,去年5位新董事长、8位新总裁以及29位副总裁走马上任。此外,去年四季度券商高管离职人数接近全年一半。高管变动潮仍在延续,截至1月25日,今年已有10家券商的15位高管产生人事变动,其中有12名为新上任,另有3名高管辞任。

华融证券易手国新资本

2022年1月27日,中国华融与国资委旗下国新资本签署国有产权交易合同,交易对价为109.33亿元,交易成功后,国新资本将成为华融证券的控股股东,中国华融不再持有其任何股权。

根据中证协未经审计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华融证券实现营收7.88亿元,净利润2.2亿元,排名第66位、第73位。截至2020年6月底,华融证券总资产503亿元,净资产122亿元,分别排名券业第35位、第43位。但华融证券的财务杠杆倍数高达3.68倍,排名全行业第9位。

中国华融全盘出售华融证券,是按监管要求逐步退出非主业的动作。中国华融是解决不良资产的四大全国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其他三家包括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中国信达。其中,中国华融的不良资产规模一直处在四大AMC之首。

中国华融副总裁徐勇力近日在中国华融引战增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根据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持续性要求,公司正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金融牌照子公司股权转让工作。

除华融证券外,中国华融近期还挂牌转让其他金融牌照,比如华融信托、华融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等股权。

华融证券人事多变动

赖小民事件后,华融证券高管层人事大变动。2019年,原天津证监局局长张海文出任华融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同年11月,任职总经理仅一年的陈鹏君被调离华融证券,担任华融汇通董事长。

在总经理空缺一年后,华融证券2020年9月迎来新任总经理童艳。童艳有过十多年监管从业经验,曾担任发行监管部处长、综合处处长、上交所总裁助理,后下海担任民生证券副总裁。

然而童艳仅任职4个多月就离职,华融证券2021年1月21日发布公告,由张海文代为履行华融证券总经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