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外汇资讯

又见“老鼠仓”,国投证券风控漏洞频出

因为国投证券的加入,年内证券基金行业“老鼠仓”案又多了一起。

根据广东证监局12月6日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广东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24〕45号),在国投证券任职的王某存在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有关证券交易等违法情形,合计被没收违法所得41.42万元,并合计被处以98万元的罚款。

有观点认为,“老鼠仓”行为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进一步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说明所在券商在内控、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在此之前,国投证券年内至少已收到2次行政监管措施,以及1次自律监管措施。

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国投证券前身为安信证券,截至2023年底的总资产2548亿元、净资产495亿元。公司董事长为段文务、总经理为王苏望,首席风险官及合规总监由副总经理赵敏兼任。

广东证监局证券从业人员违法交易_国投安信股票_国投证券老鼠仓处罚

“老鼠仓”曝光

广东证监局处罚决定书显示,王某出生于1986年,2008年6月至2016年7月任职于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2016年8月至立案时任职于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11月14日至2024年2月26日期间,王某因职务便利获取“某证券投资基金”账户交易股票名称、交易时点、交易价格、交易数量等未公开信息。通过控制使用“熊某”万联证券账户同期或稍晚于某基金账户趋同交易股票54只,趋同交易金额2873.42万元,趋同交易盈利22.58万元。

此外,2013年9月25日至2024年2月27日期间,王某作为证券从业人员,控制使用“熊某”中金财富证券账户、“熊某”万联证券账户持有、买卖证券,累计买入金额1.55亿元,卖出金额1.56亿元,盈利18.84万元。

广东证监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王某合计没收违法所得41.42万元,并处以98万元的罚款,合计罚没139.42万元。

2024年4月,市场上便传闻国投证券一名员工因涉嫌利用工作便利进行“老鼠仓”交易被监管部门调查。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名员工隶属于国投证券信息技术部门,涉嫌利用工作便利获得某基金公司在国投证券结算交易产品的持仓信息,并违规进行交易。

彼时,国投证券回复称:“近期广东证监局曾到我司开展现场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和相关结论,我司尚不掌握,没有可以提供的具体信息。”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认为,当前避免“老鼠仓”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机构的约束机制;在风控程序上应设置得更为科学,在监督上需兼顾实时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此最大可能地避免“老鼠仓”的出现。此外,相关机构在对员工进行考察评定时,不能仅仅考核业绩,还应多关注合规管理、综合素质管理等方面,督促从业人员注重合规展业。

年内两度被监管警示

《财中社》注意到,国投证券在2024年收到2次行政监管措施,9月时受到1次自律监管措施。

1月16日,上交所对国投证券予以监管警示,原因是公司作为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上市申请项目保荐人,存在未及时报告影响荣盛生物持续经营关键事项、尽职调查粗疏、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致保荐工作漏洞多,影响资本市场信息真实性与上市审核节奏。

5月21日,河北证监局对国投证券河北分公司出具警示函,原因是分公司乱象频现,员工执业行为监管失控,有员工违规外包投资者招揽业务、业务操作无留痕,部分员工手机号游离于合规监测外,投资顾问随意给无依据建议且避开合规审核。

9月13日,深交所对国投证券及保荐代表人曹柯、周鹏翔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原因是国投证券作为苏州奥德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项目保荐人存在问题,曹柯、周鹏翔履职懈怠,尽职调查未依规彻查发行人资金拆借情况,核查意见与实际偏差明显。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投证券控股股东国投资本通过直接、间接方式合计持有本公司100%股权。

国投证券老鼠仓处罚_国投安信股票_广东证监局证券从业人员违法交易

从强方兑换保证疾速奔向弱方兑换保证 5月港元“钟摆”有点不一样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机制原理_港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_人民币期货在香港交易所

港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张大伟 制图

记者 黄冰玉 陈佳怡

5月以来,港元走势如同疾速摇摆的钟摆:月初,港元对美元汇率接连触发强方兑换保证,引得香港金融管理局出手干预;5月5日起,港元对美元快速走低,至5月21日区间跌幅达1.06%,向弱方兑换保证水平逼近。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联系汇率制度的机制和原理密不可分。此前触发强方兑换保证时,香港金融管理局迅速干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致使港元与美元资金利差大幅走阔,套息交易逐渐活跃。

受访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港元资产的亮眼表现,或有望进一步推升市场对港元的需求。但也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所说,当前全球贸易和经济前景不明,全球金融市场颇为波动、资金流向变化频繁,影响着香港资本、汇率及利率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港元汇率及利率走势,变数仍存。

港元上演“钟摆式”行情

5月22日,港元对美元维持在7.82港元兑换1美元水平附近震荡。截至北京时间17时30分,港元对美元报7.826港元兑换1美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走强。

实际上,昨天港元对美元的走强,只是近期港元汇率疾速走弱后的一次喘息。自5月5日起,港元对美元快速走弱,至5月21日区间跌幅达1.06%,逼近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而就在5月初,港元汇率连续触发联系汇率机制下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

本月初,在市场避险情绪驱动下,港元资产受到资金青睐。“避险情绪下,港元资产相对美元资产出现溢价,且南向资金的大幅净流入、香港上市公司派发股息也提振港元需求,带动港元对美元在月初触发强方兑换保证。”兴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谢炫表示。

根据香港自1983年起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如果港元汇率触发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融管理局会买入美元、卖出港元,将港元汇率稳定在不高于7.75的水平。5月初的三个交易日内,香港金管局几度出手承接美元沽盘,以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共向市场注资1294亿港元。

套息交易成波动关键诱因

从强方行至弱方,港元汇率波动幅度为何如此之大?

“这是联系汇率制度下可以预期的自然调节。”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近日撰文,阐述了对于近期港元市场的观察和看法。

分析认为,近期港元“钟摆”疾速偏向弱方,或与套息交易逐渐活跃有关。

利差走阔成为套息交易的关键诱因。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向市场注入1294亿港元后,银行体系港元总结余从此前的约450亿港元急增至约1740亿港元,这导致港元流动性在短期内变得非常充裕。其中一大表现是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显著下行。如1个月期的港元拆借利率从4月的平均约3.65%大幅下降至目前的0.67%,隔夜港元拆借利率从4月的平均约3.41%骤降至目前的0.03%。

香港资深市场人士文刚锐向记者解释,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币发行背后都有美元资产的锚定,香港金管局的入市干预,并非只是在市场买入或卖出,对市场汇价产生影响,而是在买卖之余,在资金结算上“抽紧”港元或“放松”港元,继而影响港元利率。

谢炫分析称,受香港金管局大规模干预影响,港元资金供应非常充裕,导致港元资金利率大幅下行,而美元资金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美港资金利差的大幅走阔为先借入港元、换为美元、再借出美元的套息交易提供了机会。

事实上,在该机制下,港元汇市上的套息交易时有上演。谢炫表示,理论上港元资金利率应该与美元资金利率同步,但受本地银行间港元供求影响,现实中港元资金利率变动往往略微滞后于美元资金利率,该特性为套利交易带来机遇,进而通过影响资金流动作用于港元利率和汇率。

港股市场既“吸睛”又“吸金”

月内上演“两极反转”之后,后续港元走势将如何演绎?

在余伟文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港汇和港息的走势,仍存在较多的变数。他提及,变数主要在于需求方面。一些比较确定、可预见的资金需求包括新股集资活动、5月至6月的股票派息高峰期、半年结等季节性因素;而比较不确定的因素,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向、股票投资市场氛围、外围金融市场及环球资金流向等。

谢炫称,短期来看,套息交易将持续活跃,但因为港元资金供应仍非常充裕,港元资金利率仍在低位,若该趋势持续,港元对美元或进一步逼近甚至触及7.85,进而促使香港金管局干预汇市以减少港元总结余。

“长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美元体系失衡、全球资金再平衡和全球市场波动等因素都将影响港元供求,从而左右港元汇率。”谢炫说。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既“吸睛”又“吸金”。今年一季度,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涨超15%、20%,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表现亮眼。香港今年的新股集资额已累计超过6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多逾6倍,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

当前,联系汇率制度仍是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持香港自由港吸引力的基石,亦将进一步增强港元资产吸引力。近期港股市场的持续升温,可能增加市场对港元的需求。在谢炫看来,港元资金利率的反弹可能抑制套息交易对港元贬值的影响,或有望对港元汇率形成支撑。

银行的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是怎样的?

银行金融市场交易时间因市场类型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交易时间几乎是全天 24 小时不间断。但在不同的地区和金融中心,其活跃程度有所差异。例如,悉尼外汇市场的交易时间约为北京时间 6:00 – 14:00;东京外汇市场约为 8:00 – 16:00;伦敦外汇市场约为 16:30 – 00:30(次日);纽约外汇市场约为 21:20 – 04:00(次日)。

不同地区金融市场交易时间_金融市场交易时间_中国外汇交易时间表

接下来是股票市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交易时间也各不相同。以中国的 A 股市场为例,交易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上午 9:30 – 11:30,下午 13:00 – 15:00。而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其交易时间分为夏令时和冬令时。夏令时为北京时间 21:30 – 04:00,冬令时为 22:30 – 05:00。

债券市场的交易时间也有所差异。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9:00 – 12:00,13:30 – 16:50。

对于期货市场,同样受到地区和品种的影响。比如,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时间通常为上午 9:00 – 11:30,下午 13:30 – 15:00,以及晚上的部分时段。

下面通过一个表格来更清晰地展示部分主要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

金融市场交易时间(北京时间)

外汇市场(悉尼)

6:00 – 14:00

外汇市场(东京)

8:00 – 16:00

外汇市场(伦敦)

16:30 – 00:30(次日)

外汇市场(纽约)

21:20 – 04:00(次日)

中国 A 股市场

9:30 – 11:30,13:00 – 15:00(周一至周五)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夏令时)

21:30 – 04:00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冬令时)

22:30 – 05:00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9:00 – 12:00,13:30 – 16:50(周一至周五)

上海期货交易所

9:00 – 11:30,13:30 – 15:00 及晚上部分时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交易时间可能会因为节假日、特殊情况或市场规则的调整而有所变化。投资者在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时,应及时关注相关交易所的公告和通知,以确保准确了解交易时间,合理安排投资策略。

国投资本涨1.19%,成交额4.24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70.16万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812.46万,占比0.02%,行业排名25/29,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8.26亿,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区间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

主力净流入

160.41万

70.16万

-3814.27万

-1.88亿

-5.02亿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1.32亿,占总成交额的5.26%。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6.85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6.85元,近期该股有吸筹现象,但吸筹力度不强;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7.95,谨防压力位处回调,若突破压力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上涨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2号国投金融大厦,成立日期1997年5月13日,上市日期1997年5月1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证券业务、信托业务、公募基金业务、期货、保险等。最新年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商品销售98.10%,出租业务1.72%,其他业务0.18%。

国投资本所属申万行业为:非银金融-多元金融-金融控股。所属概念板块包括:信托概念、国资改革、中盘、央企改革、融资融券等。

截至6月30日,国投资本股东户数7.74万,较上期增加1.42%;人均流通股83059股,较上期减少1.40%。2024年1月-6月,国投资本实现营业收入67.16亿元,同比减少20.24%;归母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减少25.88%。

分红方面,国投资本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3.7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2.61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4年6月30日,国投资本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九大流动股东,持股6010.29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426.09万股。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512880)位居第十大流动股东,持股5789.85万股,相比上期增加356.07万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来源:《中国外汇》

为适应远期贴水环境,涉外企业不仅需要理解其内在变化逻辑,还需再次审视过往外汇风险管理策略与思路。

自2022年以来,受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等因素的影响,中美利差已偏离了传统的“舒适区间”,美元利率明显高于人民币利率,而这种利率倒挂结构呈现出趋势性的特征,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中美利差直接影响到美元兑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价格水平,到2024年7月出现远期深度贴水的行情,境内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远期点位已达到-3038基点,中美隐含利差水平约为-4.21%。当前市场中美利差有所收敛,约在-3%的水平(见附图)。

2-1.jpg

升贴水的变化影响了整个外汇市场衍生工具的定价基准,使得长期习惯于升水环境的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在近两年的外汇风险管理中出现“不适”。为适应远期贴水环境,涉外企业不仅需要理解其内在变化逻辑,还需再次审视过往外汇风险管理策略与思路。

人民币远期贴水的成因、影响与误区

远期贴水成因主要源于中美利差

一般而言,美元兑人民币远期升贴水的影响因素复杂且多元,涵盖了利率差异、市场预期、资本流动等多个方面。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远期升贴水的显著波动。当前人民币远期深度贴水主要归因于中美利差影响。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货币利差决定了远期升贴水,从而影响远期汇率定价。简而言之,若外国货币利率较低而国内货币利率较高,远期溢价将呈现升水,即远期汇率高于当前即期汇率。反之,若外国货币利率高于本国货币利率,则远期溢价将呈现贴水状态,意味着远期汇率低于当前即期汇率。随着2022年美国启动加息,而中国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美利率出现倒挂,外汇远期也由多年以来的升水转为贴水行情。

尽管美联储在2024年9月宣布开始降息,但由于美国通胀的反复和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美元降息路径仍充满悬念。鉴于当前中美经济基本面和经济周期差异性增强,预期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美货币政策仍将存在分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远期呈现贴水状态会持续较长时间,并对市场和参与者交易产生持续影响。

远期贴水将带来套保成本冲击与风险管理难度提升

一是远期贴水影响了外汇衍生工具的定价。外汇远期是外汇风险管理标准的对冲工具,远期汇率价格构成包括三个要素,即两个货币的即期汇率、两个货币的利率差异。实践上,即期汇率价格往往是已知的,只需要获得两个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就可以推导出远期价格。利差的变动对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几乎所有金融工具的定价均带来影响,整体而言,对企业风险管理策略有较大影响。

二是远期贴水会影响结汇和购汇企业套保成本。对于进口购汇企业而言,远期贴水环境直接降低了其保值成本。在进行套保时,远期购汇价格低于即期价格,远期贴水点数成为显性收益,有利于企业的保值决策和执行;而对出口结汇企业而言,情况相反,远期贴水环境增加了其保值成本,远期结汇价格低于即期价格,这意味着远期贴水点数将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套保成本。而在深度贴水环境下,高比例的套保策略将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套保成本支出。

三是远期贴水间接增加了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具体而言,贸易结算业务,特别是关于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业务,远期贴水导致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差距加大,从而引发结算价格偏差,在结算汇率选择以及平衡贴水所带来的收益或成本上,增加了涉外企业与客商谈判工作的复杂度。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诸如融资安排、债务结构、外币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适应市场变化。在保值操作上,必须考虑远期贴水对未来现金流和利润的潜在影响,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常见误区澄清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对远期升贴水存在一定的误解和混淆,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上采取不当措施,在此有必要澄清。

一是远期升贴水反映的不是货币强弱,与未来汇率走势无关。远期升贴水只是根据两种货币利率差计算出的价格调整,即利率差异带来的货币市场价格反映,并非对未来汇率的预测,与货币的升贬值趋势无关,也不代表市场对汇率走势的判断。

二是远期升贴水的变化带来的是保值成本变化,不应与亏损或盈利的问题混为一谈。结汇企业在套保时因远期贴水而支付的费用,是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所需的成本,不是套保亏损。无论市场是贴水还是升水,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锁定远期汇率以降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利率、汇率的波动特点及风险应对思路

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风险敞口,从而将利率、汇率变动对盈利、权益资本以及财务指标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贴水环境下,企业实施外汇风险管理,需要做好利差、汇率波动的双重应对。尽管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同属市场风险范畴,但二者在风险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深入理解这些差异和特点将有助于企业做好外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汇率价格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汇率价格的波动频率高,波动速度快,企业难以完全规避。汇率价格波动表现为上下震荡,短期内企业可能会面临汇率价格的快速波动,而由于业务周期的时间窗口无法与汇率波动同频调整,企业的外汇敞口往往会在不同核算时点上带来显著的损益波动影响。

鉴于汇率风险的高频、直接且难以规避的特性,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借助外汇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通过提前制定对冲策略,企业可以有效减少所面临的风险敞口。具体而言,企业首先需评估外汇风险敞口对财务的潜在影响,根据自身的风险容忍度,设计适合的对冲方案。通过控制和减少汇率风险敞口,来应对汇率可能带来的剧烈波动及财务影响。

利率波动则通常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渐进性,这种波动特征往往由货币政策周期所主导。例如,当经济处于增长阶段时,央行可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从而推高利率;而在经济衰退或低增长阶段,央行则可能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从而推动利率下行。这类利率变化趋势往往并非短期现象,而是具有相对较长的持续性。此外,由于货币政策调整的谨慎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反馈,利率波动通常是逐步温和的,而非骤变。

由于利率波动具有周期性和渐进性的特征,企业在实践中通常有一定的时间窗口来主动调整,从而有效管控和应对利率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相比之下,企业应对利率风险时通常比应对汇率风险更显“从容”。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币种结构来提升利率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如适度增加高息货币资产、减少高息货币负债,以及降低资产负债之间的币种错配,从而平衡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见附表)。

2-2.jpg

贴水环境下交易类敞口汇率风险管理再优化

交易类敞口是指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收支交易中,因汇率价格波动变化导致以本币计价的收入减少或者支出增加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与境外客商、分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中。依照惯例,企业可优先使用本币进行交易结算;当使用外币进行交易时,在不影响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可通过有利商业条款转嫁汇率风险,避免产生或尽量减少汇率风险敞口;对于自然对冲后交易类净敞口,可利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套保管理。在当前远期贴水环境下,结汇和购汇企业的套保成本存在显著差异,也将影响企业的保值策略。

进口企业:秉持风险中性原则,适度增加中长期敞口套保

当前远期贴水给进口购汇企业带来保值成本的节约效应,客观上将促进其保值决策和执行,在有利的贴水环境下适当增加保值比例,可达到更好的风险锁定效果。但因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企业短期购汇成本节约并不突出,但在中长期敞口管理(6个月以上),远期购汇贴水带来的成本节约更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可针对中长期购汇需求适当增加锁定比例,或提高中长期套保覆盖比例,尤其是针对外币债务、长期外币应付等需求可择机增加风险覆盖。

套保成本节约效应也为进口企业落实外汇风险管理提供了契机。许多进口企业因为过往较高保值成本,不愿意主动管理汇率风险或消极避险。而当前深度贴水市场环境优化了进口企业保值成本,这类企业可充分利用这种契机,构建或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以实现风险中性管理。

出口企业:成本优化与风险对冲策略调整

在贴水环境下,远期贴水点数会转化为结汇企业套保成本,企业需要承受较高的保值成本支出,出口结汇企业是否继续维持高比例套保,反映了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核心难题:在承担外汇风险和保值成本之间取舍,以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

实践上,维持一定的短期套保覆盖比例仍有必要,风险中性仍是最佳策略。大部分出口企业结汇需求期限较短,往往集中于2—3个月,综合成本约在-500个基点,而较之人民币汇率波动,出现升值的可能远超出此范围,因此,出口企业完成一定的套保覆盖仍有必要。

在风险中性原则下,面对较高套保成本,出口企业可适当降低套保覆盖比例。在策略调整方面,企业可设定动态保值比例,在整体风险可控情况下,充分发挥业务团队专业水平和能动性,设置动态套保比例参数以响应利差与汇率环境的变化,可构建“利差环境、汇率波动、套保比例”三者间的动态比例调整框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保值成本支出的优化。此外,在市场波动相对稳定、小幅震荡或无重大趋势性变化的情形下,企业可在相对高点且成本有利时增加套保覆盖,此策略在区间震荡的汇率中更有效,若出现大幅趋势性波动,则企业面临大的风险也会增加。出口结汇企业用风险换取套保成本节约的程度,取决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目标。企业需结合自身现金流需求、汇率波动预期和保值成本,制定灵活的对冲策略与调整机制,以适应市场变化下的风险管理需求。

贴水环境下资产负债管理再优化

面对市场远期贴水,中资跨国公司需对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尤其是企业持有利率敏感的外币资产和负债时,会面临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双重风险,如外币融资和外币存款等业务是典型场景。

在实践中,企业在选择融资币种及外币资金持有量时,通常拥有较大的自主性。随着中美利差周期的变化,企业可定期评估美元资产和负债比例。在远期贴水扩大的环境中,可适当减少美元负债并增加美元资产;而在利差收窄或远期升水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美元负债,减少美元资产,以改善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和风险敞口水平。

一是合理减少和控制美元融资负债规模。当前,美元融资利息成本显著高于人民币利率,企业出于成本和风险管理考虑,可合理减少外币融资规模,而对于一些企业在过往低息和升水时期所遗留的外币债务,企业可重新评估风险、调整结构。

二是在外币生息资产的管理上,企业可在充分考虑利率风险变动的周期性和渐进性特点的基础上,持续监测风险,提升风险管理的预见性,评估可以承受的财务影响,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外币敞口头寸,以平衡风险敞口和损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