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外汇资讯

新西兰FMA加入反诈联盟 过去一年发布110项风险警告

为应对日益猖獗的诈骗活动,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FMA)宣布加入新成立的“新西兰反诈联盟”,旨在加强跨机构协作打击欺诈。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FMA已累计发布110项投资诈骗风险警示。

FMA牌照及行为监管执行董事Clare Bolingford表示,监管机构认为合作对于打击诈骗至关重要。“合作是打击诈骗的关键因素。我们期待在联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她说道。

FMA已与新西兰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等国内外监管及网安机构合作共享情报、打击投资诈骗。 Bolingford称,新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新西兰在协调反诈行动上迈出重要一步”。

FMA同时警示公众提防一种新型骗局:诈骗分子利用虚假经济调查筛选目标,随后诱导受害者进入欺诈性交易平台,其中包括提供差价合约(CFDs)的虚假平台。

除发布预警外,FMA已锁定数百个违规网站并采取关停措施。相关警示信息通过其官网、社交媒体、金融行业伙伴及国际证券与商品警报网络(ISCAN)等多渠道广泛发布。

该联盟的组建凸显了新西兰对针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诈骗活动日益增长的担忧。FMA虽未详列联盟成员,但其强调“协调合作”,预示着政府层面更广泛的反诈行动正在铺开。

投资黄金变索命陷阱!台湾一家五口遭诈骗后自杀

7月2日,台中丰原火车站前一处民宅内,王姓军用品店老板一家五口冰冷的遗体,无声控诉着一场精心策划、步步紧逼的”金豆”投资骗局。这场以”代购黄金”为名的致命陷阱,最终酿成王姓夫妇及其三名成年子女集体烧炭自杀的骇人惨剧,其中已嫁作人妇的二女儿更怀有三月身孕,一尸两命,令人扼腕。

警方调查显示,骗局的起点始于王家大女儿的”美容院同学”张女士。张女士将大女儿引荐给自称”李团长”的李姓女团购主。女团主以“代购黄金”为诱饵,编织暴富美梦,诱使王家投入巨额资金。当骗局难以为继,王家债台高筑时,她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冷血指示王家转向当铺及地下钱庄借取致命高利贷。更令人发指的是,她竟多次以“生命安全”相威胁,对王家人进行赤裸裸的死亡恐吓。王家耗尽毕生积蓄仍难填巨债深渊,最终被逼入绝境,留下“后悔太过信任张同学”、“后悔投入假投资”的血泪遗言,含恨离世。

涉案的张女士、李女士于4日被警方约谈。初步认定张女士仅为牵线角色,被限制住居。而被视为核心人物的李女士,其冷酷在警局内再次显露:她虽准时到案,却声称身体不适并一度送医,对案情更是避重就轻,刻意拖延审讯进度。直至5日晚间,警方才得以依涉犯诈欺、恐吓及洗钱等罪将其移送台中地检署。检方复讯后,于6日凌晨谕令李女士以15万元交保,并限制其住居、出境、出海。

台中检方对此惨剧深表痛心,并发出严正警示:凡标榜”熟人推荐”、”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尤其是黄金、虚拟货币等热门标的,极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务必提高警觉,查证投资平台合法性,勿轻信他人片面之词,更切勿借贷甚至借高利贷进行投资。一旦遭遇威胁恐吓,应立即报警求助。

FBI警告:美股“杀猪盘”投诉激增300%,投资者需警惕“拉高出货”骗局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近日发布警示称,针对美股投资者的“拉高出货”股价操纵骗局正通过即时通讯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猖獗蔓延。

FBI指出,在这类骗局中,犯罪分子首先在潜在目标群体中推广虚假的“投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通常由AI机器人或虚假账号运营,其推广信息会将受害者引向诈骗团伙控制的加密即时通讯应用。骗子还常常假冒正规经纪公司或知名股票分析师,以此骗取受害者信任。

骗局的运作模式是:诈骗分子暗中持有大量低价股票,然后鼓动其“投资俱乐部”成员在数周甚至数月内持续买入该股票,协同推高股价(即“拉高”阶段)。待股价被人为炒高后,犯罪分子便迅速抛售套现,导致毫不知情的投资者在股价暴跌时蒙受惨重损失。

FBI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举报此类“杀猪盘”骗局的受害者数量较去年同期猛增了至少300%。 该机构呼吁怀疑自己遭遇投资诈骗的投资者,及时通过其网络犯罪投诉中心网站进行举报。

事实上,FBI芝加哥分部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曾发布声明,征集涉及“拉高出货”骗局的受害者信息。声明中提及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今年1月,有不法分子冒充美国投资顾问,作出虚假陈述并诱导投资者购买华夏博雅(CLEU)股票,承诺高额回报。然而,当CLEU股价在1月30日崩盘式下跌时,许多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

识别骗局“危险信号”

FBI在警示中详细列出了投资者需警惕的“危险信号”,以识别潜在的“杀猪盘”骗局:

  • 莫名收到未经请求的投资建议,特别是包含在线投资俱乐部链接的“意外”信息。
  • 被鼓动购买新上市或刚成立公司的低价股,并承诺高回报,甚至保证赔偿损失。
  • 骗子常以重大市场事件(如政府法案获批、公司取得突破)为借口,施压投资者迅速做出购买决定。
  • 关键警示: 如果有人索要您的个人信息、要求访问您的金融账户,或提出以分享信息、开设账户为条件提供经济利益,务必高度警惕!您的信息很可能被用于开设账户,供他人从事市场操纵活动。

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也指出,观察到的“拉高出货”骗局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小盘股在上市首日或不久后出现“显著且异常的价格飙升”。此类案例大多涉及在美国境外运营的公司。

FINRA强调,市值小、流通股有限的股票是“拉高出货”欺诈的高风险目标。该机构表示:“这类骗局更常见于募资额低于2500万美元、发行股数少于2000万、发行人估值低于1亿美元的IPO项目。” “流通股数量有限意味着可供公众交易的股份稀少。当公司流通股较少时,其股价波动性往往更大,投资者也更难在需要时卖出股票。”

国家元首遭AI克隆!马来西亚王室紧急打假高回报投资骗局

竟有诈骗集团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公然篡改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的容貌与声音,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虚假视频,以“王室推荐高回报投资计划”为饵诱骗民众!柔佛王室媒体办公室通过元首官方Facebook紧急发文,揭穿这起性质恶劣的AI诈骗案。

根据苏丹依布拉欣Facebook发布的贴文,诈骗分子通过AI换脸及语音合成技术,伪造元首呼吁民众加入某项投资计划的视频,宣称可获得巨额收益。这些虚假内容通过仿冒账号在社交平台传播,目前已发现多个使用王室徽章、政府标识的钓鱼页面。王室严正声明:“所有涉及王室成员推广投资的行为均属诈骗,请民众立即向警方举报相关账号。”

此类投资诈骗手法近年已陆续在不同国家及地区肆虐,从马来西亚元首到新加坡政要,从全球首富到投资界名人,诈骗分子正疯狂利用深度伪造技术突破公众心理防线。其核心话术永远锚定着人性的弱点——用“权威背书”消除疑虑,以“高收益承诺”激发贪婪。 在深度伪造技术已进化到眨眼皱眉皆可乱真的今天,唯一能守护钱包的,是刻进本能的防诈原则:凡视频荐股必查官方声明,凡超额回报必问风险几何,凡转账指令必验机构真伪。

重拳整治!CySEC警告20余家无牌投资公司

塞浦路斯证券交易委员会(CySEC)持续加大对未经授权经纪商的打击力度,近日再度发布警告,将多家无牌金融服务提供商列入黑名单。这些机构因在未获得CySEC必要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提供外汇和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而被点名。

CySEC特别指出,部分无牌经纪商存在欺诈性宣传,谎称与已在塞浦路斯获得监管、持有塞浦路斯投资公司(CIF)牌照的正规经纪商存在关联。为警示投资者,CySEC已在其官网公布相关违规运营商的域名黑名单。

随着CySEC在牌照审批和运营监管方面态度日趋严格,其监管框架的关键要素日益清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所有涉及加密资产的服务提供商必须向CySEC进行注册。任何未能遵守此项新规的企业或个人,将面临严厉制裁,处罚措施包括最高可达35万欧元(约合37万美元)的巨额罚款,以及最高五年的监禁,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罚款与监禁并处。

CySEC近期发布的零售投资行为研究报告揭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非监管、高波动性投资产品的受欢迎度上升。研究同时发现,投资者普遍调研不足——仅有30%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该国监管机构网站核查其经纪商的牌照信息;多达15%的投资者承认完全不做任何核查;超过半数(51%)则仅依赖于查看公司官网或用户评价。在投资决策时间上,四分之一受访者称会花费6-7天研究产品,但令人惊讶的是,有7%的人在投入资金前的研究时间不足30分钟甚至完全不做尽职调查。

鉴于许多投资者因担心错失“轻松赚钱”的机会(FOMO心态)而盲目入市,塞浦路斯监管机构同步启动了投资者教育活动。该活动由该国金融监管机构主导,旨在警示公众在线交易中潜藏的风险,特别点名批评那些通过色彩鲜艳、界面友好的应用程序,将高风险交易包装成“轻松有趣”甚至“赋权”体验的营销手段,提醒投资者警惕此类“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