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业概况
螺纹钢作为建筑用主要钢材,是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不可或缺的结构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桥梁、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因其表面带肋的特殊设计可增强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成为钢铁产业链中兼具刚需属性与周期敏感性的核心品种。其市场波动直接反映宏观经济景气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是观察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
核心属性与应用场景
螺纹钢属于长材类钢材,主要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承重构件,其需求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基建投资规模高度相关。在钢铁产业链中,螺纹钢连接上游铁矿石、焦煤等原材料与下游建筑施工环节,其产量约占中国钢材总产量的20%-25%,是衡量建筑用钢需求的关键指标。
行业定位:螺纹钢的”刚需”特性体现在两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刚性需求,如公路、铁路、水利等项目的持续性投入;二是房地产竣工周期的必然消耗,尽管行业处于调整期,但存量项目建设仍构成稳定需求基础。
中国的全球市场地位
中国是全球螺纹钢生产与消费的绝对主导者,2023年螺纹钢产量约为5.8亿吨,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6.5亿吨,产能规模同步扩张——2025年全国螺纹钢产能预计达1.05亿吨,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1.3亿吨,增速趋于稳定可控。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中国粗钢产量占比从2022年的54.2%提升至2025年的60%以上,螺纹钢作为主要钢材品种,其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形成”全球供应看中国”的市场格局。
期货市场层面,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合约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黑色系衍生品定价中心,日均成交量突破200万手,持仓量多次触及400万手阈值,其价格发现功能覆盖全球主要钢铁生产与消费区域,成为国际市场观察中国钢铁产业景气度的核心指标。
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
当前中国螺纹钢市场呈现大型企业主导的寡头格局,头部钢铁企业凭借先进生产技术与规模效应占据超过70%的产能份额,在环保达标、成本控制及产品质量上具备显著优势。中小企业则面临产能置换政策约束与环保压力,需通过技术升级(如推广HRB400E低合金高强度钢筋,目前市场占比已达85%)或产业链整合实现转型。
从行业周期看,螺纹钢市场正处于1991年以来第六次景气循环的下行周期尾声,2024年虽经历供需双弱(产量同比下降14%至2.15亿吨,消费量降幅17.24%),但2025年一季度以来政策刺激与需求回暖推动行业逐步企稳,为后续市场分析奠定”底部复苏”的基本面背景。
二、现货市场数据
产量情况
螺纹钢产量在2024-2025年呈现“先降后升”的阶段性特征,供应端规模与区域集中度共同塑造了当前市场格局。从“产量是多了还是少了”的对比来看,2024年受需求疲软与政策调控双重影响产量显著收缩,而2025年在利润修复与需求预期改善下呈现回升趋势。
2024年:产量同比显著下降,“低产量”成供需常态
2024年中国螺纹钢产量总计为19505.8万吨,同比下降13.6%,这一下降主要受到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疲软导致下游需求收缩,钢厂持续减产以应对库存压力。从周度数据看,2024年全国螺纹钢周度平均产量为217.59万吨,较2023年的266.95万吨下降49.35万吨,同比降幅达18.49%,全年呈现“低产量、低库存”的供需平衡状态。
2025年:产量逐步回升,周度与月度数据印证复苏趋势
尽管2025年初产量仍处低位(1月螺纹钢实际产量同比降幅18.46%),但春节后随着高炉生产利润回升至100元/吨左右,产量止降回升趋势明确。截至2025年8月15日当周,螺纹钢周度产量为220.45万吨,同比增加54.18万吨,增幅达32.57%,显示供应端复苏动能强劲。月度数据同样印证这一趋势:2025年3月螺纹钢产量环比增加10.29万吨至227.1万吨,5月计划产量进一步增至931.53万吨(环比增幅4.03%)。长期预测显示,2025年螺纹钢产量预计达9800万吨,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3.3%的高位,标志着行业从“被动减产”转向“主动复产”阶段。
主产区格局:河北、江苏占比领先,资源与集群驱动区域优势
分区域看,螺纹钢产量高度集中于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的省份。以粗钢产量为参考(螺纹钢占粗钢产量约20%-30%),2025年1-2月河北以3531.33万吨粗钢产量位列全国第一,江苏(2005.55万吨)、山东(1206.24万吨)紧随其后。这一格局的形成主要源于两点:
资源集中优势:河北等华北地区靠近煤炭(山西、内蒙古)和铁矿(河北迁安、邯郸)资源产地,原材料运输成本低,供应链稳定性强;
产业集群效应:以河北唐山、江苏张家港为核心的钢铁产业集群,聚集了首钢、河钢、沙钢等龙头企业,形成从焦化、炼铁到轧钢的全产业链布局,上下游配套(如物流、机械维修)完善,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核心结论:螺纹钢供应端呈现“总量回升、区域集中”特征。2024年13.6%的产量降幅已触底,2025年在利润修复与需求回暖驱动下,周度产量同比增幅超30%,河北、江苏等主产区凭借资源与集群优势持续主导市场供应,这一格局将长期影响螺纹钢期货的区域价差与库存分布逻辑。
从供应端整体规模看,中国螺纹钢产量占全球比重约48.5%(2025年预测),是全球最大生产国,其产量波动对国际钢材价格具有显著传导效应。区域上,华北(河北、山东)和华东(江苏)合计贡献全国60%以上的产量,形成“北材南运”的传统流通格局,而2024年以来南方资源到货量减少的趋势,也反映出区域供需差异对流通结构的重塑影响。
价格走势
当前价格水平与年初对比
截至2025年8月,螺纹钢现货市场呈现区域分化特征。以上海地区为例,8月15日HRB400 Φ20mm螺纹钢现货价格为3300元/吨,较年初下跌4.5%,回落至2025年以来中等水平区间。从区域价差看,同期西安市场HRB400E Φ18mm报价3280元/吨,南京市场HRB400E Φ22mm报价3450元/吨,南北价差约170元/吨,反映出需求端区域复苏节奏的差异。整体而言,当前现货价格处于2850-3350元/吨的核心运行区间,较2024年均价下滑约250元/吨,符合年度“中枢走低”的预判。
期现价格结构与市场分歧
期货市场呈现显著的升水结构。2025年8月数据显示,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2510收盘价为8600元/吨,较现货价格(3300元/吨)升水5300元/吨,这一价差水平创下近年新高。这种极端升水状态反映了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巨大分歧:一方面,部分资金基于宏观政策预期和成本支撑逻辑押注远期反弹;另一方面,现货端供需双弱格局(需求下行、累库加快)限制了近月价格弹性,导致基差持续倒挂。
市场特征:当前螺纹钢期货价格较现货大幅升水5300元/吨,反映出金融属性与产业逻辑的阶段性背离。这种结构既包含对政策宽松的预期定价,也隐含着对库存去化节奏的分歧,短期内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剧。

机构预测与波动区间
多家机构对2025年螺纹钢价格波动范围作出预判,整体呈现“区间下移、振幅扩大”的共识。从现货端看,上海螺纹钢现货价格预计运行于2800-3600元/吨,均价约3300元/吨;期货市场波动弹性更大,主力合约区间预计为2600-3600元/吨,部分机构如格林大华期货将上限扩展至3800元/吨。分阶段来看,短期(Q2-Q4)受库存压力制约,期货主力合约或在1100-1400元/吨低位运行,但若库存降至200万吨以下可能触发反弹至1500元/吨。成本端测算显示,2025年螺纹钢生产成本预计为2740元/吨,当前现货价格已高于成本线约20%,为期货升水提供一定支撑。
综合来看,2025年螺纹钢价格将呈现“中枢下移、波动加剧”的特征,期现结构分化与政策预期博弈将成为驱动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
库存水平
当前螺纹钢库存呈现总量偏高且持续累积的特征,从供需匹配视角看,截至2025年8月15日当周,螺纹钢总库存达到587.35万吨,按当前消费量测算,相当于2.8个月的市场需求量,表明仓库现有库存可满足近三个季度的销售需求,整体库存水平处于相对高位。这一库存规模反映出供应端与需求端的阶段性失衡,需从社会库存与钢厂库存两个维度具体分析积压压力。
社会库存:贸易商端累库加速,连续七周增长
螺纹钢社会库存自2025年7月起进入持续累库通道,截至8月21日已连续第七周增长,累计增加95.26万吨,增幅达19.08%。最新数据显示,8月21日社会库存为435.03万吨,较前一周增加17.61万吨(涨幅4.22%),而8月14日当周库存已环比增长26.48万吨(涨幅6.77%),累库速度呈现加快趋势。从月度变化看,8月上半月社会库存从390.94万吨(8月7日)升至435.03万吨(8月21日),短短两周内增长11.3%,显示贸易环节存货积压问题加剧。
国内螺纹钢社会库存量具体周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钢厂库存:生产端库存同步攀升,压力传导至上游
钢厂库存与社会库存形成“双累库”格局。8月15日当周,螺纹钢厂内库存为172.26万吨,环比增加4.06万吨,增幅2.41%。尽管当前钢厂库存绝对值低于社会库存,但从趋势看,自6月以来钢厂去库进程中断,7月起转为持续累积,反映出下游需求疲软导致钢厂出货受阻,生产端库存压力逐步显现。分区域看,华东、华南等主要生产区厂库增长尤为明显,8月上半月五大钢材品种钢厂库存整体增加12.27万吨,环比增幅接近3%,进一步印证钢厂端存货积压的普遍性。
库存压力核心特征:贸易商与钢厂的“双累库”现象表明,当前螺纹钢库存压力并非单一环节问题,而是供需错配下全产业链的系统性积压。社会库存连续七周增长与钢厂库存同步攀升,共同推高总库存至587.35万吨,叠加房地产新开工低迷导致的需求疲软,供应端去库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综合来看,螺纹钢库存当前处于“总量偏高、双端积压”的状态。社会库存的快速累积反映贸易商销售压力加大,而钢厂库存的同步增长则预示生产端面临出货不畅的困境。这种供需失衡格局若持续,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并延缓行业去库存周期。
三、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供应端分析
螺纹钢供应端的核心矛盾体现为钢厂产能释放动力与政策调控压力的动态博弈,这一关系可通过高炉开工率、区域限产案例及产能结构变化综合解析。当前行业高炉开工率维持83.8%的高位水平,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意味着全国大部分钢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反映出钢厂在利润修复背景下的生产积极性。具体来看,全国247家钢厂盈利率已从年初的50%升至近60%,高炉长流程理论利润修复至100元/吨,电炉利润亦回升至35元/吨,盈利改善成为推动开工率上行的核心动力。
产能释放的驱动因素
从产能基本面看,2025年螺纹钢供应呈现“新增产能略超淘汰产能”的格局。全年计划新增螺纹钢产能400万吨,淘汰产能400万吨,实际净增产能虽有限,但叠加存量产能利用率提升(如唐山型钢生产线开工率从42.37%升至52.54%),整体供应弹性显著增强。原料端库存高企进一步为产能释放提供支撑:铁矿石港口可贸易库存处于近5年同期高位,焦煤总库存达2414.37万吨(同比增12.98%),低成本原料供给缓解了钢厂生产的成本压力。
此外,政策层面“反内卷”调控尚未引发规模性减产,地方政府对钢厂税收及就业的依赖也降低了产能压减的实际执行力度。市场对“5000万吨产能压减”的预期逐步降温,钢厂在利润驱动下更倾向于维持高开工,日均铁水产量稳定在240万吨以上水平。
政策限产的现实约束
环保限产是抑制供应释放的关键变量,唐山地区的限产案例尤为典型。2025年8月25日起,唐山钢厂执行烧结机限产30%、高炉限产40%的阶段性调控,预计每日减少铁水产量5万吨,相当于日均减少螺纹钢供给约6.25万吨(按铁水-螺纹钢转化系数1.25估算)。尽管限产力度较大,但当前高炉开工率仍维持83.8%高位,显示出“政策限产边际收紧但实际影响有限”的特征——这一方面源于限产周期较短(仅持续10天),另一方面也与钢厂通过调整生产节奏(如提前备货、错峰生产)对冲限产影响有关。
核心结论:螺纹钢供应端当前处于“高开工与弱调控”的平衡状态。83.8%的高炉开工率反映产能释放动力强劲,而唐山限产等政策则构成短期约束。未来供应格局将取决于利润修复的持续性(当前螺纹钢盈利约150元/吨)与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二者的博弈将主导螺纹钢库存周期与价格走势。
需求端分析
当前螺纹钢需求端呈现“房地产深度拖累、基建边际支撑、制造业结构性增长、出口承压收缩”的复杂格局。2025年螺纹钢需求预计同比下降5.5%,减少约1985万吨,其中房地产用钢减量占比超100%,成为需求疲软的核心因素;基建与制造业需求虽有亮点,但难以完全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出口则受贸易摩擦加剧进一步抑制。
盖房子:房地产行业拖累效应显著
房地产作为螺纹钢需求的第一大领域(占比约35%),其持续低迷是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2025年1-7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9.4%,降至3520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0%,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1%,土地购置、新开工等先行指标均显示需求恢复缓慢。尽管2025年二季度超60城放松限购(如南京全面取消限售、合肥保障性住房首付降至15%),但政策效果存在6-9个月时滞,短期内需求提振有限。
修公路桥梁:基建提供边际支撑,资金到位率成关键变量
基建领域(占比约25%)是当前螺纹钢需求的主要支撑点。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专项债发行加速,1-2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增速达5.6%。河南等14省推出基建措施,力争上半年完成投资2460亿元,重点投向交通、水利等领域。截至2025年2月,样本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为55.38%,周环比上升1.11个百分点,显示基建资金正在逐步落地。
潜在支撑逻辑:基建资金到位率55%意味着约45%的资金仍在途,随着专项债后续发行及财政支出加速,项目施工进度有望加快,叠加“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年均拉动1519万吨、城中村改造年均拉动1890万吨)逐步落地,基建用钢需求将进入释放周期,成为对冲房地产下行的核心力量。
造汽车机器:制造业结构性增长,政策驱动效应显现
制造业(占比约20%)呈现“传统行业承压、新兴领域增长”的分化特征。汽车、机械等传统下游行业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需求增速放缓,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领域表现亮眼。2025年汽车、机械用钢需求同比增长8%,铝合金产业因汽车轻量化发展需求强劲。
卖到国外:出口受贸易摩擦抑制,成本优势部分对冲压力
出口(占比约15%)面临多重压力。2025年1-6月,螺纹钢出口3407万吨,同比下降6.6%;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反复及反倾销调查加剧,直接冲击出口市场。
政策影响分析
政府调控措施通过直接作用于供需两端,对螺纹钢期货市场形成系统性影响。2025年二季度以来政策组合呈现“需求端全面松绑+供应端精准调控”特征:
需求侧调控:财政与房地产政策的双轮驱动
财政政策通过基建投资规模调节螺纹钢需求总量。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容至1.3万亿元,专项债规模突破4.4万亿元,重点投向“两新一重”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1.2万亿雅下水电项目、农村公路30万公里改建等重大工程落地,直接拉动螺纹钢需求。
房地产政策进入“全面宽松”周期。2025年二季度以来,武汉、重庆等30城下调首付比例至15%,合肥、南京等城市取消限购限售,央行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预计撬动超5000亿元资金收购存量商品房。
供应侧调控:环保与产能政策的刚性约束
环保限产政策呈现“区域差异化”特征。荣成、常德等地2025年修订的应急预案将预警响应时间提前至48小时,对钢铁企业实施“一厂一策”减排方案,唐山、邯郸等重点区域执行秋冬季错峰生产。

四、螺纹钢期货市场情况
期货合约基本信息
螺纹钢期货作为国内黑色金属衍生品市场的核心品种,其交易规则与合约设计直接影响市场参与效率与定价功能。该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采用标准化合约设计,核心条款围绕交易单位、标的规格、成本结构及市场流动性构建,形成了兼具专业性与普惠性的交易体系。
核心交易规则速览
交易场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全球最大黑色系衍生品定价中心)
交易单位:10 吨/手(与股票交易类似,但以重量单位计价)
开仓成本:一手螺纹钢期货开仓手续费为 3.13 元
合约标的聚焦于HRB400E 低合金高强度钢筋,该品种占国内螺纹钢市场份额的 85%,其统一的化学成分(如碳含量≤0.25%、屈服强度≥400MPa)与力学性能标准,大幅降低了交割环节的品控成本与争议风险。
期货价格走势与持仓分析
基差结构与价格预期分化
螺纹钢期货市场的基差变化是反映多空情绪分歧的核心指标。截至2025年8月,螺纹钢主力合约呈现期货价格显著高于现货价格的结构,其中主力合约2510收盘价为8600元/吨,较现货升水达5300元/吨,这一极端升水反映期货市场对未来需求改善的强烈预期。
持仓结构与多空博弈
当前螺纹钢期货市场的持仓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情绪分歧的激烈程度。截至2025年8月19日,主力合约前20席位呈现净空持仓63422手,全合约前20席位多头持仓196.80万手(+1.69万手),空头持仓207.65万手(+2.80万手),空头增仓幅度显著大于多头,显示市场短期偏空情绪占优。
多空分歧的核心矛盾:期货升水5300元/吨与现货低迷的背离,本质是政策刺激预期与现实供需压力的博弈。机构持仓数据显示,头部机构在多空两侧同步增仓,反映对宏观政策效果、库存周期及成本驱动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分歧将使螺纹钢期货价格维持高波动特征。
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观点
螺纹钢期货的投资逻辑可简化为短期看限产执行力度与需求恢复节奏,长期看房地产及基建对需求的拉动能力。
短期:限产与需求的博弈主导价格弹性
短期价格波动主要受限产政策执行效果与需求现实验证的双重影响。若限产严格导致产量实质性收缩,或需求在“金九银十”等传统旺季超预期回暖(如贸易商日成交量突破20万吨、水泥磨机开工率回升至55%以上),价格可能迎来阶段性反弹。反之,若产量回升确定性高而需求恢复缓慢,期货升水格局下上行阻力较强,价格或延续震荡探底。
核心短期指标:
供应端:限产政策实际减产幅度、钢厂开工率变化
需求端:贸易商日成交量(20万吨为阈值)、水泥磨机开工率(55%为临界点)
价格信号:螺纹主力合约3100元/吨支撑位、期现基差修复节奏
长期:房地产与基建的需求韧性决定价格中枢
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房地产与基建领域的需求复苏力度。当前钢铁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向复苏过渡的拐点期,若稳增长、稳地产政策“多箭齐发”(如专项债加速落地、房地产“因城施策”力度加大),可能推动需求持续回暖,带动钢价中枢上移。央行推动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有望加速落地,预计下半年保障房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形成螺纹钢需求增量。
总结:简明投资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螺纹钢期货的投资思路可概括为:
若限产严格且需求超预期(如旺季需求爆发、政策落地见效),价格可能突破区间上沿(3600元/吨),可逢低布局多单;
若限产宽松或需求不及预期(如淡季库存累积、政策落地缓慢),价格或下探支撑位(2600元/吨),建议逢高做空或采取区间套保策略。
风险提示
螺纹钢期货投资需警惕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核心风险主要集中在库存压力、需求疲软及政策落地节奏三个维度:
库存压力:“货太多,价格难大涨”
当前螺纹钢市场面临显著的库存累积压力,2025年8月社会库存环比增长6.81%,且区域分化加剧,华北、西北地区库存同比分别激增30.46%和26.86%,局部供应过剩风险凸显。
房地产低迷:“新开工继续降,需求上不来”
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是压制螺纹钢需求的核心因素。2025年7月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超9%,1-4月建筑钢材需求萎缩12%,新开工面积回升乏力。
政策落地慢:“限产或基建资金不到位,供需难改善”
政策执行力度与资金到位节奏存在显著不确定性。供给端,粗钢压减政策落地效果待观察,唐山等地限产实际执行力度可能低于预期;需求端,基建项目资金到位滞后导致施工进度放缓,2025年二季度以来多地反映项目停工或缓建现象。
风险叠加效应:库存高企、需求萎缩与政策滞后的组合,可能使螺纹钢市场陷入“供增需减”的恶性循环,价格中枢存在进一步下移压力。
上述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需持续跟踪库存去化、房地产数据及政策细则变化,以动态评估对螺纹钢期货价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