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企业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方法。它可以完全避免某一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其他方法只能够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也就是说,出口商是否准备与一家外国公司发生贸易业务往来,必须先对其资…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企业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方法。它可以完全避免某一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其他方法只能够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也就是说,出口商是否准备与一家外国公司发生贸易业务往来,必须先对其资信进行调查,在确定其资信良好的情况下再与其进行交易。只有资信优良的客户才可以选用汇付方式。 另外,结算风险会使买卖双方蒙受损失,买卖双方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风险。在签订合同时,首先要选择好结算货币。若以本币结算,不存在外汇风险;若必须以外汇结算,在交易磋商中应当尽量争取选择出口用硬币、进口付汇用软币的原则。其次,企业也可以通过套期保值,进行与贸易结算外汇流向相反的远期外汇交易来消除结算风险。

2.首先要进行对进出口商方面的银行信用度的核实,必须仔细的进行调查公司的代收可靠地信用程度,还可以投保信用险,一次来转嫁出口收汇的相关风险,目前,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鼓励广大贸易出口企业,实际上就是以财政资金作为保障,并进行设立了专门的保险机构,以此为出口商提供收汇安全的一些政治保险的相关政策制度,它的作用是一般商业保险企业不能承保和不敢接收的境外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选择多种结算的方式在一起,首先可以选择预收一些货款,这样就可以降低风险,因此,想要确保托收方式的收款安全,出口商可以预收一定的预付金,余额用D/P即期的方式收汇。预付金的比例和汇付一样,一般为合同总值的25-30%为宜。

etf交割日和股指期权日的区别在哪里?让我来告诉你

ETF 交割日和股指期权日,到底有啥不一样?

很多人搞不清 ETF 交割日和股指期权日有啥区别。其实它们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直接点明要害。

ETF交割日_个股期权结算_股指期权日

ETF 交割日,就是 ETF 买卖过程中,东西真正交换完成的那天。ETF 就像一个大篮子装着很多股票。在一级市场,你要买 ETF(申购),就要拿一篮子股票(有时候加点钱)去换 ETF 份额。反过来,你要卖 ETF(赎回),就是拿 ETF 份额换回一篮子股票。交割日就是一手交股票(或钱),一手拿 ETF 份额(或股票)的日子。

股指期权日呢?简单说就是期权的最后一天,过期作废日。你买了期权,就是花钱(权利金)买了个权利:可以在约定的未来某天,按约定价格买或者卖某个指数。这个“未来某天”就是到期日。到了这天,你可以决定用不用这个权利。如果不用,或者忘了用,过了这天,这权利就没了,你花的钱也打水漂了。

股指期权日_ETF交割日_个股期权结算

ETF 交割日,交易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一边是 ETF 份额,另一边是一篮子股票(或者钱)。比如你要买沪深 300 ETF,你就得按比例凑齐一堆沪深 300 指数里的股票,交给基金公司,然后才能拿到 ETF 份额。基金公司拿到你的股票去管。赎回时,就是反过来的操作。

股指期权日,交易的东西就不同了,它交易的是一个“权利”。这个权利是关于某个指数的价格的。比如中证 500 股指期权,到期日那天,买了期权的人可以决定要不要按之前说好的价格来买卖中证 500 指数对应的钱。这里买卖的不是真的指数或者股票,只是指数价格变动的权利。

ETF 交割日,主要方式是“实物交换”。你给股票,拿 ETF 份额;或者给 ETF 份额,拿股票。当然,有些 ETF 也用钱结算(现金替代),但主流还是实实在在交换股票。

股指期权日呢?它基本只用钱结算!到期了,如果买期权的人决定行权,那么买卖双方就按当初约定的价格(执行价)和到期那天指数的实际价格,算个差价。赢的一方收钱,输的一方付钱。搞定!根本不需要真的去搬动几百只股票,省事很多,也避免了搬股票带来的麻烦和风险。

ETF 交割日,对市场整体影响通常比较小,比较分散。它的影响主要在那些组成篮子的股票上。很多人一起申购或赎回时,可能会让这些股票短时间买卖变多或变少,价格可能有点小波动。但因为 ETF 的申购赎回是很多人在不同时间、用不同钱做的,所以对大盘整体走势,影响有限。

股指期权日可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快到到期日那几天,市场容易“激动”。因为期权价格会越来越接近它本身该有的价值(内在价值),市场波动可能变大。很多炒期权的人会在到期前赶紧卖掉(平仓)或者改变策略。这些操作加在一起,很容易让指数本身和相关的股票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上蹿下跳,有时甚至很剧烈。这可以说是“多空双方最后的决战日”,波动常常放大。

ETF 交割日,主要风险有:一是对方赖账不给钱不给货的风险(信用风险,但实际很小,因为规矩比较严);二是股票价格在你交割过程中变了,拿到手的东西价值和你预想的不一样(市场波动风险);三是操作上出岔子,比如手续搞错、股票没按时到账(操作风险)。

股指期权日_ETF交割日_个股期权结算

股指期权日,风险就很刺激了。对买期权的人来说,最坏情况就是花的权利金全没了,一分钱都拿不回来,相当于“花钱买空气”。对卖期权的人来说,风险更大!如果市场走势跟你卖的期权方向完全相反(比如你卖的是看涨期权,结果指数暴涨),买方行权,你可能要赔很多很多钱,损失可能非常大,尤其是在指数突然大涨或大跌的时候。另外,快到到期日,市场那种“恐慌指数”(隐含波动率)通常会下降,这会让期权本身的价格掉得很快,对买卖双方都有影响。

ETF 交割日,主要是实物换手,影响局部股票,风险相对可控。股指期权日,是权利到期、现金结算,容易引发市场波动,风险更高更刺激,尤其对卖方。记住,一个是“换篮子”,一个是“赌方向到期结算”,核心玩法完全不同。搞混了,小心吃大亏!

北京92岁老股民箴言:成交量是唯一判断主力动向的标准,建议收藏

“价格是船,成交量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我刚接触股市时,一位老股民前辈分享的话。那时候我总盯着 K 线涨跌追涨杀跌,却一次次在 “看似要涨” 的形态里被套 —— 后来才明白,K 线能做假,但量能不会说谎:主力吸筹时的量能藏着 “低调信号”,诱多时的量能带着 “反常痕迹”,洗盘与出货的量能更是天差地别。经过 5 年多的复盘总结,我整理出 4 套 “量能解读心法”,能帮大家透过量能变化看穿主力真实意图,今天就把这套实用方案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

一、先搞懂:为什么量能是主力的 “照妖镜”?

很多股民觉得 “量能不就是成交量吗”,其实不然 —— 量能是 “成交量 + 量价关系 + 量能节奏” 的综合信号。主力要操盘一只股票,无论吸筹、洗盘还是出货,都需要通过资金买卖形成量能,哪怕手法再隐蔽,量能上也会留下痕迹:吸筹时怕散户抢筹,量能会 “偷偷放大”;洗盘时想逼散户割肉,量能会 “刻意缩小”;出货时要吸引散户接盘,量能会 “故意放量”。所以,读懂量能,本质是读懂主力的 “资金动作”,这是避开陷阱、找对节奏的关键。

量能解读主力意图_吸筹洗盘出货量能信号_股票里什么是成交量

二、核心操盘方案:4 招拆解量能信号,看穿主力意图

这 4 招从 “吸筹、洗盘、诱多、出货” 四大主力动作出发,每一招都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和操作要点,不用复杂指标,新手也能上手。

1. 第一招:“低量异动吸筹” 识别法 —— 找主力 “偷偷建仓” 的痕迹

主力吸筹时不会大张旗鼓(怕散户跟风),量能会呈现 “低量基础上的小幅异动”,判断标准有 3 个:

2. 第二招:“缩量回调洗盘” 识别法 —— 别把 “洗盘” 当成 “出货”

主力洗盘是为了清理浮筹,量能会呈现 “放量上涨后缩量回调”,和出货的 “放量下跌” 有本质区别,判断要点如下:

股票里什么是成交量_吸筹洗盘出货量能信号_量能解读主力意图

3. 第三招:“放量滞涨诱多” 识别法 —— 避开主力 “画饼” 陷阱

主力诱多时会故意放大量制造 “热闹假象”,但股价涨不动,这种 “量价背离” 是典型信号,判断标准很明确:

4. 第四招:“缩量下跌出货” 识别法 —— 警惕主力 “悄悄跑路”

主力出货不一定都放天量,“缩量下跌” 更隐蔽但更危险,这是主力 “慢慢出货” 的信号,判断要点如下:

吸筹洗盘出货量能信号_量能解读主力意图_股票里什么是成交量

三、实战避坑:量能判断的 3 个 “铁律”,少犯 90% 的错

读懂量能不仅要会 “看”,更要会 “避坑”,这 3 个铁律是我踩过很多坑后总结的,必须牢记:

不孤立看单日量能:单日放量或缩量意义不大,要结合 “近 3-5 天的量能节奏” 和 “股价位置” 判断,比如同样是放量,低位放量和高位放量的意义完全相反;结合均线看支撑:量能信号要和均线配合 —— 比如吸筹时股价需站稳 20 日均线,出货时股价会跌破 10 日均线,均线能帮我们验证量能信号的真实性;不忽视大盘环境:大盘暴跌时,个股的 “缩量洗盘” 可能变成 “真下跌”;大盘暴涨时,个股的 “放量诱多” 可能延续更久,所以量能判断要结合大盘趋势,不脱离整体环境。

量能解读靠 “复盘”,更靠 “耐心”

这些年我能通过量能识别主力意图,不是靠 “天赋”,而是每天花 1 小时复盘 —— 把当天出现 “异常量能” 的股票拉出来,对照这 4 招分析,慢慢就摸清了主力的 “量能习惯”。其实股市里没有 “百分百准确” 的方法,但量能是最贴近资金本质的信号,读懂它,就能少被主力 “牵着走”。

如果大家在量能判断上有过困惑,比如 “分不清洗盘和出货”“看不懂放量滞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拆解案例、交流心得;觉得这篇内容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下次遇到量能异动时翻出来对照,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的判断逻辑。股市之路没有捷径,但一起学习、一起总结,总能走得更稳、更远!

DB Investing外汇业务需要哪些牌照?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外汇交易市场。然而,外汇交易涉及跨国金融活动,因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外汇业务需要获得相应的牌照。对于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来说,了解并获取必要的牌照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DB Investing

DB Investing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服务的公司,其业务涵盖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投资领域以及新兴的外汇市场。为了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DB Investing希望能够拓展到外汇交易领域。然而,外汇业务与传统的证券业务有所不同,需要特定的监管许可。

外汇牌照的重要性

外汇牌照是金融机构从事外汇交易的合法凭证,它证明了该机构已经通过了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核,并且具备足够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来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外汇牌照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册资本、风险控制机制、反洗钱政策、客户资金隔离措施等。

不同国家的外汇牌照要求

以中国为例,中国境内的外汇交易主要由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进行监管。根据相关规定,任何想要在中国境内开展外汇业务的企业都需要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并获得相应的牌照。而在欧美地区,如英国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美国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国家期货协会(NFA),这些机构也会对外汇经纪商实施严格的监管。

如何获取外汇牌照

首先,企业需要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了解。其次,准备好所有必要的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章程、财务报表、风险控制制度文件等。最后,提交给相关监管机构进行审批。整个过程可能耗时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牌照维护与合规性

获得牌照后,企业还需要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业务情况,并遵守各项规定。此外,还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业务操作始终符合最新的法律要求。

什么是出口收汇风险

什么是出口收汇风险

出口收汇风险是指一国出口本国产品后,未能按合同金额收取相应的货币,其中包括本币和外币,从而导致对外债权流失的可能性。

出口收汇风险的类型

从总体上看,出口收汇风险可分为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一般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环境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而特殊风险一般主要是指出口逃汇。

(一)一般风险

1.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出口企业无法收汇或无法全额收汇。如中国五矿大连贸易有限公司1998年5月利用银行贷款,以进料加工方式向荷兰寄售出口价值203万美元钼铁。由于受国际市场钼铁需求下降的影响,国际市场钼铁价格持续下跌,由USDl0.5/kg降至目前的USD6.1/kg,现在已无法出售,只能将货物存放在鹿特丹仓库,期待价格回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变化越来越快,市场风险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2.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结算约定而发生的收汇风险,它包括商业信用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如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向阿联酋出口袜子,合同金额1.43万美元,以即期信用证结算。货到目的港后,先是客户要求降价,未获我方同意后,对方开证行即以箱单无序列号为由提出了不符点,拒付货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全球贸易量的扩大,大量中小贸易公司纷纷涌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出口是这些公司实现的,这些企业实力不均,信用良莠不齐,欺诈案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缺乏调查客户资信的有效渠道。据有些出口企业反映,目前主要是通过代理行和保险公司调查客户资信状况,渠道比较单一。对发达国家客户资信调查较为可靠,对发展中国家客户进行资信调查比较困难,可信度也较低。

3.操作风险,是指出口企业或有关银行在办理出口业务时,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出口收汇风险。例如有的企业急于出口,麻痹大意,迁就客户苛刻的要求,采用了不恰当的结算方式。有的出口企业和银行经办人员因业务不熟练,出现了货物质量、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等问题。如1999年8月,某公司向甲银行提交了一笔信用证项下全套单据,金额为6.8万美元。甲银行审单,单证相符,并将该套单据寄往开证行索汇.不久,开证行电传通知甲银行单证不符:提单没有信用证号,单据因此被拒付。经过调查,开证行拒付是因为某企业制作单据质量不高和甲银行审单不严造成。

4.环境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不利于出口商的变化时,如汇率波动或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引起的出口收汇风险。例如辽宁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于1998年5月向俄罗斯出口价值13万美元的电话机散件,先是载货船只发生爆炸,货柜滞期两个月才到达目的港。后来客户以到货晚为由拒付货款。在经过反复协商,客户同意分期付款后,又逢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卢布大幅贬值,客户损失惨重,最后只支付了2.4万美元。环境风险中汇率风险发生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际贸易赖以生存的金融环境有所恶化,旧的国际金融体系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尚未建立,巨额短期资本频繁恶意的流动,对一些国家的货币造成严重冲击,货币大幅贬值,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出口企业因此蒙受了较大损失。

5.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在制定和执行出口政策上的偏差,而导致的出口收汇风险。如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强调出口指标,使得一些企业“重出口,轻收汇”,为完成出口任务,忽视出口产品质量,甚至做违规代理业务,给出口收汇带来潜在风险。

外企业主要承受的是一般风险,而国家则是在承受了一般风险的基础上,还将承受特殊风险。

(二)特殊风险

特殊风险主指出口逃汇。出口逃汇是指为逃避国家对出口收汇的监管,擅自在境内外截留出口应收外汇的行为。出口逃汇的目的是:

1.逃避境外投资管理规定,以出口商品或出口货款作为资本,在境外直接投资。

2.少数外商投资企业为抽回资本,当产品出口后,擅自在境外截留出口货款。

3.少数出口企业非法炒汇牟利。有的企业将出口货款在境外炒汇牟利;有的将外汇汇入非出口收汇账户,或汇入到个人外汇账户,伺机在外汇黑市上卖出;有的截留出口收入的现钞直接拿到外汇黑市卜炒卖。

4.个别涉外业务人员中饱私囊,指示国外客户,将出口货款汇入到国外或国内的个人账户上。

出口逃汇的手段主要有:

1.编造不收汇理由,伪造相关单据。人为伪造货损单据,伪造国外质检证明,逃避出口收汇核销监管。

2.采取低于实际成交价报关。有的将差额部分截留境外;有的将多余的外汇用来核销一些无法核销的核销单。

3.伪造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

4.虚报出口收汇核销单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