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央行出手!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释放了什么信号?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对人民币汇率影响_人民币汇率破7 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_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

人民币汇率破“7”后,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的政策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9月26日早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298,调贬378个基点。随后,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受消息影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拉升逾200个基点,由跌转涨。截至16:37,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报7.1535,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报7.1544。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_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对人民币汇率影响_人民币汇率破7 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属于逆周期调节工具,被业内视为外汇市场“自动稳定器”的工具。它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手段,即通过影响汇率远期价格,调节远期购汇行为。一般来说,当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时,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当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时,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告诉时间财经:“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与企业签订远期售汇合约时,需要向央行存缴20%的风险准备金。这部分美元被央行占用,会导致银行售汇成本增加,进而传导到企业的购汇成本。成本增加之后,企业的远期购汇需求和银行的远期售汇需求都会减少,而银行为平盘在即期市场上的购汇需求也会相应减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即期市场上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王静文还认为,人民币本轮贬值,属于强势美元下的被动贬值。目前来看,由于美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且经济基本面强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元指数仍有上冲动力,这就会使人民币仍有被动贬值压力。央行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应有助于延缓人民币贬值节奏,但短期内可能还难以扭转贬值势头。后续可能还会有工具出台,比如上调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发行离岸央票等等。”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_人民币汇率破7 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_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对人民币汇率影响

人民币汇率破7 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_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_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对人民币汇率影响

2015年“8·11”汇改后,央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至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共经历过5次调整。

为了应对较强的人民币贬值压力,2015年8月31日,该工具调整至20%;2017年9月8日,人民币贬值压力消除,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至0%;2018年8月6日,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此次调整是第5次调整。9月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人民币长期的趋势应该是明确的,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短期内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大家不要去赌某个点。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我觉得不会出事,也不允许出事。”

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近期,人民币汇率受到美国加码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篮子里其他储备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贬值。但人民币贬值相对较小,而且在SDR篮子里,人民币除了对美元贬值以外,对非美元货币都是升值的。

对于央行此次调整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释放的信号,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时间财经表示:“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是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主要目的在于预期管理,由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往往会出现趋势自我加强的现象,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影响市场对汇率远期价格的预期,进而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防止市场出现超调。”

“历史上,央行会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时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而在升值压力较大时予以下调,这是央行外汇管理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它主要调节的是外汇需求。9月15日,央行还下调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外汇流动性供应,目的是增加外汇供给。通过供求两端双管齐下,向市场传达希望汇率企稳的信号。”王静文认为。(北京时间财经 向雨)

央行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稳定市场预期

9月26日早间,中国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再下一棋。央行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据介绍,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

消息发布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拉升300多个基点。

申银万国期货团队表示,本次上调企业远期风险准备金是在远期市场抑制人民币做空预期。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旨在通过成本传递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其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手段,即通过影响汇率远期价格,调节远期购汇行为。央行此举主要在于打击市场上人民币过度投机空头,让汇率回到正常波动区间。目前央行仍保留逆周期因子这一汇率调控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9月初曾宣布,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彼时,此举被业内专家解读为“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举措。

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弱,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跌破7.0关口。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目标一致,此次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同样也是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

在9月5日的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重磅发声,表示短期内,“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有双向波动,不会出现‘单边市’,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大家不要去赌某个点。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我觉得不会出事,也不允许出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降低企业远期购汇需求,进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外汇市场供需平衡。

“从刚公布的8月份银行结售汇数据看,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可见在当前人民币汇率点位下,市场主体结汇意愿较强,这将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市场支撑力量。”温彬向南都记者表示,8月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反映市场主体呈现“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交易模式,外汇市场交易秩序总体良好。

对于外向型企业而言,温彬建议,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主动利用衍生工具,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专家解读:央行为何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于10月10日发布公告,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专家认为,汇率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远期购汇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

央行在公告中说,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本流动有序,外汇市场运行保持稳定,市场供求平衡。为此,决定从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属于央行在汇率方面的逆周期调节,这一政策能够降低企业和个人远期购买外汇的成本,增加对远期外汇的需求,从而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

温彬表示:“准备金率下调为0以后,银行就会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提供远期衍生品的产品,使企业更好地利用远期来规避汇率风险。通过远期的调整也会影响到现在的价格,如果远期购汇多的话,那么远期的美元就可能出现升值,从而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中长期来看还是保持在一个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这也是我们汇率进行的逆周期调节,确保汇率水平的平衡,使我们整个经济金融更加平稳健康。”

从5月末人民币进入升值区间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强,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4000多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约5000点,刷新2019年4月以来新高,离岸人民币更是升破6.70元重要关口。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央行在2018年8月把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当时的主要考虑是防止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在当前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所以重新把准备金率调整为0。赵庆明说:“当时用准备金率的办法就是由0提高到20%,实际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远期报价的成本就相应提高了。提高了之后就对企业的远期购汇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得当时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减缓。现在人民币不是贬值压力了,而是有所升值,并且最近升值的幅度还比较可观,因此当初使用这个工具的需求实际上就不存在了。所以现在把准备金率从20%降到0。”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说,受美元总体弱势,包括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最近一两个月累计升值的幅度较大,央行在此时下调准备金率,说明央行不追求趋势升值,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标。

央行在公告中指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本报讯(记者 刘扬)9月26日,央行宣布,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根据Wind统计,2015年8月以来,央行共三次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历次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均发生在人民币贬值期间。而上一次人民银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还是在2020年10月12日,距离本次央行再次出手时隔已近两年。

公开信息显示,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易演变成“羊群效应”。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价贬值较快,本次提高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旨在避免汇市做空预期过度聚集、人民币汇价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具有未雨绸缪性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9月26日分析认为,“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主要由美元指数冲高所致,具有明显的被动贬值性质,且贬值幅度与美元升值幅度基本相当。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宏观经济有望保持回稳向上势头,国际收支平衡将延续较大幅度顺差局面。这意味着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风险较低。”

8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一轮快速回调。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9月26日消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378个基点,报7.0298,创2020年7月7日以来最低。至此,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均“破7”。

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下午,央行公告称,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这也是继今年4月2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后,第二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则认为:“不必过度担心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风险。一是,市场主体更加理性、成熟,可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冲击。二是,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应对人民币汇率超调风险,保障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王青判断,下一步若出现人民币汇率脱离美元指数走势的异常波动,央行除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外,还可采取重启逆周期因子、加大离岸市场央票发行规模、强化跨境资金流动性管理等措施。

〖 大众证券报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