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汇率避险

甘肃首单担保模式下远期结汇业务成功落地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 日前,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的指导推动下,由甘肃金控临夏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服务,中国银行临夏州分行为临夏州某外贸企业办理11.2万欧元远期结汇业务,帮助该外贸企业锁定结汇汇率,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标志着甘肃首单担保模式下远期结汇业务成功落地。

出口远期结汇_甘肃首单担保模式远期结汇业务_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指导远期结汇业务

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指导中国银行临夏州分行开展担保模式下的远期结汇业务。

据了解,在此笔远期结汇业务中,甘肃金控临夏融资担保公司发挥政策性担保功能,创新推出以保函替代企业保证金的业务模式,并将该企业纳入政府担保白名单。中国银行临夏州分行积极争取引入担保机制办理汇率避险业务,为该外贸企业核定专项授信额度,帮助企业锁定了汇率成本,有效保障了经营利润。

远期结汇业务是为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汇率避险产品之一。在传统业务模式中,企业汇率避险需缴纳保证金,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避险成本,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联系省商务厅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协调担保公司为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提供保证金担保服务,企业按不同期限向担保机构缴纳不高于担保额度1%的担保费,从而有效减少交易保证金对企业资金流的占用,大幅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

国家外汇管理甘肃省分局将聚焦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难题,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摸排汇率避险需求,指导银行引入担保机制办理汇率避险业务,支持更多中小微企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提高金融外汇服务能力,为全省外贸企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

打破“数据破壁”助力企业发展!成都全力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在商务领域落地

“参与‘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效与省心,这种快速便捷的体验远超预期。”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翀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日前,《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对外公布,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成都市商务局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为突破口,率先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在商务惠企政策方面落地,让企业无需主动申请,即可享受政策红利,成为成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出口远期结汇_免申即享 政策兑现 外汇衍生品补贴

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

打通“零材料”兑现通道

近年来,汇率弹性增加,短期震荡幅度加剧,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而中小微外贸企业往往由于资金紧张,被动承受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

为帮助外贸企业应对汇率市场波动,成都市商务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联合制发《关于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采用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避险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购买外汇衍生品,由各金融机构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相关信息提交给外汇管理部门审核,市商务局对审计复核通过的项目,对其外汇衍生品履约金额,按50元/万美元的标准,向企业拨付补贴金额,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整个过程无需企业提交任何材料。

据罗翀介绍,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以自营和代理进出口贸易为主营业务,进出口商品涉及医药中间体、中药材、健康食品、医疗耗材、轻工产品、机械设备、检测仪器等上千个品种,业务遍及美国、日本、中东、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免申即享 政策兑现 外汇衍生品补贴_出口远期结汇

该公司准备出口的货物

“奖补资金快速到账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根据业务部门办理远期结汇的实际情况,将资金精准分配到业务一线。”罗翀表示,这笔“免申即享”的补贴款到账速度之快,让企业能够把政策红利第一时间转化为业务动能。“从短期看,这笔资金虽然对业务绩效考核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它像一剂‘强心针’,让团队在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时更有动力;从长期来讲,它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业务部门的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大家会更主动地运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波动,这对企业建立更稳健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为企业松绑:

省下的人力着力开拓市场

“免申即享”模式不仅让企业省去了繁琐的申报流程,更是给企业运营精力分配带来了质的改变。“以前单是政策申报就需要财务、业务部门专人对接,花大量时间统计数据、核对信息,甚至要暂停部分日常工作来处理这些重复性事务。现在这些精力被彻底释放出来,我们能把人力和时间集中到客户开发、市场拓展、产品优化等核心业务上。”

记者了解到,汇率避险政策自2022年7月落地以来,截至2024年末,共惠及中小微外贸企业360余家次,支持资金超510万元,带动企业采用外汇衍生品履约金额10亿美元以上,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避险成本。今年以来,成都市商务局兑现支持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贸中小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两个免申即享事项,惠及企业880余家次,兑付资金近2100万元。相比传统政策“申报—评审—兑现”模式,两项免申即享事项兑现时间提前了约3个月。

营商环境提质:

“以企业为中心”生动写照

据了解,对于那些因数据共享暂无法实现,达不到“免申即享”条件的政策事项,市商务局按照“应减尽减”要求,减少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的企业材料,2025年出台的第一批次惠企政策申报材料较往年平均减少约40%。

在罗翀看来,“免申即享”模式背后,折射出相关部门服务意识的持续升级,是成都营商环境“以企业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我们公司作为成都众多受益企业之一,切实感受到了这一模式带来的便利。这种模式打破了企业对政策‘看得见、摸不着’的顾虑,向外界传递出成都办事效率高、服务更贴心的信号,让企业相信在这里能轻装上阵谋发展。”

罗翀建议,希望后续能进一步扩大“免申即享”政策的覆盖范围,推广“政务数据共享——企业免交材料”这种模式。“同时,也期待政府能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扶持举措,比如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培训、跨境电商出海拓市场的专项支持等,帮助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更稳健地成长。”

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本报讯(记者 刘扬)9月26日,央行宣布,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根据Wind统计,2015年8月以来,央行共三次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历次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均发生在人民币贬值期间。而上一次人民银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还是在2020年10月12日,距离本次央行再次出手时隔已近两年。

公开信息显示,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易演变成“羊群效应”。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价贬值较快,本次提高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旨在避免汇市做空预期过度聚集、人民币汇价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具有未雨绸缪性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9月26日分析认为,“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主要由美元指数冲高所致,具有明显的被动贬值性质,且贬值幅度与美元升值幅度基本相当。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宏观经济有望保持回稳向上势头,国际收支平衡将延续较大幅度顺差局面。这意味着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快速贬值风险较低。”

8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一轮快速回调。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9月26日消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378个基点,报7.0298,创2020年7月7日以来最低。至此,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均“破7”。

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下午,央行公告称,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这也是继今年4月2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后,第二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则认为:“不必过度担心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风险。一是,市场主体更加理性、成熟,可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冲击。二是,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应对人民币汇率超调风险,保障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王青判断,下一步若出现人民币汇率脱离美元指数走势的异常波动,央行除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外,还可采取重启逆周期因子、加大离岸市场央票发行规模、强化跨境资金流动性管理等措施。

〖 大众证券报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银行落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衍生品担保增信签约试点业务

金闻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为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推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衍生品业务担保增信签约”试点功能。浙商银行于6月30日落地全国首笔试点业务,为一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高效落地首单:从需求到签约仅1天

当前,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汇率波动加剧,外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日益增大。

为破解企业难题,6月末,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衍生品业务担保增信签约”试点功能。该功能通过线上化担保签约、优化风险分担等机制,为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汇率避险服务。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浙商银行快速响应,完成了全国首笔试点业务落地。

试点方案发布后,浙商银行迅速行动,通过精准摸排,了解到绍兴一家主营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急需汇率避险。受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企业利润承压。但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开展衍生品交易需缴纳高额保证金或资产抵押,还需要来回跑担保公司和银行,汇率避险成本较高,一直未能开展相关业务。

在浙江省外汇局的指导和省担保集团的协调配合下,浙商银行总分联动,绍兴分行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提交企业需求到担保签约的全流程,效率远超传统线下模式(通常需要3—5天)。最终,该企业获得200万元“汇率避险保”保函额度,并办理了近120万美元的外汇掉期产品,有效盘活了美元收汇资金、降低财务成本。

“以前怕麻烦、成本高,不敢做汇率避险。现在通过外汇局平台获得担保增信后,在浙商银行的交易宝平台线上就能签约衍生品,省心又省钱,真正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多维构建机制:破解小微企业避险难题

此次首笔试点落地,是浙商银行落实政策创新、服务外贸企业的缩影。近年来,浙商银行持续发力,打出“理念先行+服务定制+减费让利”的“组合拳”。

服务理念方面,浙商银行成立“汇率避险服务”金融顾问工作室,加强风险中性理念对客宣导。截至目前,新媒体矩阵线上触达客户超50万人次;全国组织开展汇率避险相关培训220余场,主动提供外汇政策解读、外汇交易建议等服务,全面提升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理念和意愿。

定制化产品方面,推出“浙商汇利盈”专属产品包,根据小微企业外币结算账期、风险承受能力等推荐适配的避险产品,涵盖远期、期权等衍生品;重点聚焦产业集群,提供“一行一策”的定制化服务,已覆盖苏州生物医药、广东惠州电子制造、江西赣州家具产业、绍兴纺织服装及金华跨境电商等行业集群。

此外,浙商银行对小微企业加大减费让利支持力度,对担保项下业务实施成交汇率全额优惠,优化锁汇价格。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通过主动授信,累计为3600家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缓解保证金占用压力,降低套保成本,提升汇率避险普惠性。

“汇率避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试点为起点,持续深化外汇局政策应用与外部协同,提供‘避险+结算+融资’综合服务,让更多小微外贸企业敢用、会用、用好汇率避险工具,为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浙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