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期货公司

中国国际期货悄然换帅

国内最大期货公司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悄然换帅。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在中期工作近20年的陈冬华已辞去总经理职务,于近期赴信达期货任总经理。

陈冬华表示,离职原因不便透露。

陈冬华转会信达期货

目前,在中国期货业协会公示信息中,中国国际期货高管信息已经发生变更,总经理一职已由原来的副总经理张明华接任,而陈冬华则从3月21日起赴杭州担任信达期货总经理。

作为中国国际期货前总经理,陈冬华是期货行业领军人物之一,也是见证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的老期货人。但是,就在他担任总经理满10年之际,却离开了他耕耘了近20年的中国国际期货。

对于离职原因,陈冬华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不方便透露。有业内人士猜测,其他期货公司能挖动陈冬华,对方可能提供了相应公司股权作为条件。不过,陈冬华对此坚决否定,“没有这回事”。

作为一名老期货人,从1994年入行之初,陈冬华就在中国国际期货的前身深圳中期工作,从最基层的期货经纪人做起,前后历任公司交易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和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从2004年5月起出任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

在这近20年间,中国国际期货曾多年保持交易规模业内第一,是业内公认的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2012年,中国国际期货实现净利润1.47亿元,排在业内第三。此外,中国国际期货在期货业协会2013年的分类评级中位列业内第一,是仅有的5家获得“AA”评级的期货公司之一。

频现高管离职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期货业就频频出现高管变动事件。

去年,先是冠通期货总经理刘小红宣布离职,跳槽到英大期货,目前拟任英大期货副总经理。而冠通期货总经理一职则由郑涛于去年8月正式接任。

到了去年年底,先后有两家公司总经理正式离职。在方正期货工作多年,曾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职务的严若中在年底选择离开,跳槽到了广州期货,担任总经理一职;同样在去年,平安期货原总经理王江也正式离职,赴海航东银期货任总经理,平安期货原副总经理姜学红接任总经理。此前,平安期货方面曾表示,王江离职是由于劳动合同到期,与公司协商一致不再续签。

随着中航期货并购江南期货,原江南期货法人代表张健也正式加入中航期货。本周,深圳证监局发布公告,核准了中航期货拟任总经理张健的任职资格。

随着包括陈冬华在内的多位期货高管先后跳槽,期货业高端人才的激励话题被再次热议。有业内人士表示,期货公司高管的离职跳槽原因复杂,有些是因为和股东理念不合而愤然离去,有些则是出于薪酬水平考虑而离开,也有些是为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如能实施适当的股权激励计划,或许有助于保持高管团队的稳定。

瑞达期货公布上市招股书 期货公司拉开IPO序幕

日前,瑞达期货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首发(IPO)招股说明书,首家在A股IPO的期货公司呼之欲出。种种迹象表明,期货公司上市步伐正在加快,直接融资渠道打开将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招股说明书,瑞达期货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保荐人为中信证券。瑞达期货拟发行不超过1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最终以证监会核定的发行规模为准),发行后规模不超过4亿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扩展相关创新业务,完善公司业务结构,以增强公司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一般的流程,预披露标志着证监会已经受理瑞达期货上市申请资料,后面监管部门会进行审核,然后进入“排队”阶段,距离上市通常还需要一段时间。由于今年还要进行注册制改革,这可能会增加变数。不过,首家预披露预示着,瑞达期货很可能成为第一家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中上市的期货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期货业上市步伐今年来大幅提速。中国期货业协会官网显示,除瑞达期货外,永安期货、南华期货、鲁证期货、万达期货、弘业期货和创元期货6家公司也完成了股改,其中创元期货已于4月份挂牌新三板。证监会相关人士此前也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多家期货公司在H股、A股IPO上市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有很多公司正在筹备挂牌新三板。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上市解决了期货公司融资通道的困境,不论是传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期货公司都对补充净资本有很大需求。以前监管部门没有放开期货公司直接融资,现在至少解决了期货公司的金融企业国民待遇。打通上市通道对期货公司来说是件好事,期货公司创新余地加大,未来的发展要靠企业自己。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鲁证期货、弘业期货正筹备H股上市,在A股IPO方面,除瑞达期货外,南华期货也在积极筹备。新三板也得到不少期货公司青睐,包括海通期货、申万期货等公司都有这方面打算。

上述公司多数都在业内排名靠前。根据2014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永安期货、南华期货、海通期货、鲁证期货、申万期货均获评A类AA级,万达期货、弘业期货、瑞达期货获评A类A级。盈利方面,已经预披露的瑞达期货2014年净利润为10088.96万元,同比2013年度增长36.42%。其他公司2014年最新数据尚未公开,从2013年情况看,永安期货、海通期货当年净利润过亿,此外,鲁证期货、万达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财务指标也达到了A股或H股上市条件。

谈到上市问题,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介绍,随着创新业务加快,期货公司对提升净资本需求越来越强烈,依靠股东增资扩股规模有限。一些期货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存在一些障碍,不排除选择到机制较为灵活的新三板挂牌,但从新三板转板主板也可能面临政策障碍,具体如何寻求突破,海通期货还在研究中。

瑞达期货A股IPO8月21日询价,27日打新申购

8月19日,资本邦讯,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达期货”)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初步询价时间为2019年8月21日(T-4日)及2019年8月22日(T-3日)每日09:30-15:00。同时,公司于2019年8月27日(T日)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时无需缴付申购资金,本次网下发行申购日与网上发行申购日同为2019年8月27日(T日)。其中,网下申购时间为09:30-15:00,网上申购时间为09:15-11:30,13:00-15:00。

公告显示,本次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4,500.00万股,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不安排老股转让。本次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不超过44,500.00万股,发行后的非限售A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为10.11%。

本次发行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3,150.0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70.0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1,350.0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30.00%。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以增强公司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

据悉,瑞达期货成立于1993年3月,公司主要从事金融期货经纪、商品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并通过全资子公司瑞达新控开展风险管理业务。,瑞达期货是首家完成A股IPO预披露的国内期货公司。早在2015年5月8日,公司就已预披露IPO招股说明书,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2019年7月11日,瑞达期货成功过会。这是继上周南华期货IPO首发申请获批后,第二家闯关IPO成功的期货公司。

第二次冲刺IPO背后:文华财经业务转型“争议”

本报实习记者 陈风 记者 夏欣 广州报道

第二次冲击IPO,上海文华财经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华财经”)焕新登场。

文华财经日前披露的2021年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406.49万元、20992.73万元、19207.8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580.06万元、7843.68万元和7577.47万元,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2015年11月24日,文华财经提交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7年4月,文华财经提交第二版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两次申报,文华财经终未如愿。

如何经过3年多时间,文华财经实现营收翻倍?然而在亮眼的财务报表另一端,连接的是文华财经备受争议的业务转型。

拓展B2C业务,客户变竞争对手

2018年9月25日,文华财经在“文华财经随身行”APP(以下简称“随身行APP”)软件上发布通知,随身行APP的交易模块自2018年10月10日开始收费。在相关收费说明中,文华财经方面称,收费范围通过随身行APP委托的所有国内期货、期权合约成交单,包括通过随身行设置的云端损盈单、云端条件单的委托成交单。在收费标准方面,付费可选择充值卡扣费和包年两个标准:一是充值卡扣费,0.2元/手,在充值卡中按实际成交(双边)手数扣费;二是包年,720元/交易账号·年,包年需指定一个交易账号。

在推广初期,文华财经曾公开承诺手机端的随身行APP终身免费。因此文华财经向个人投资者收费的信息公布之后,在国内期货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应,也点燃了文华财经与期货公司、期货投资者矛盾的引线。

2018年10月15日,第一创业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创期货”)在公司官网上发布“关于免费手机软件下载及文华停用的公告”。该公告表示,文华财经公告10月10日开始直接向用户收取“文华随身行”交易软件使用年费,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一创期货决定自11月1日起终止与文华财经的合作。并另行推出博易大师、易盛手机及电脑交易软件免费供客户使用。

2018年10月26日,一创期货在一封名为《关于文华财经公司严重侵害期货公司合法权益的举报函》中披露,2018年10月19日,一创期货陆续接到公司客户电话,称在登录公司赢顺期货交易软件时,收到文华财经的弹出窗口通知,通知中引导一创期货客户至其他期货公司开户。由此,一创期货实名向中国期货业协会、北京证监局举报文华财经严重侵害期货公司合法权益。

彼时,一创期货曾向媒体表示,经多方渠道核实,文华财经之所以有如此动作,是由于一创期货决定在合同到期后与其终止合作,文华财经有恶意报复之嫌。

有媒体报道称,当时文华财经负责人尚守哲表示,文华财经给客户发送通知主要是提醒客户文华财经和一创期货的合同即将于10月31日到期,为避免客户交易中断,需尽到提醒义务,尤其是对10月10日以后已经向文华财经缴费的客户。

除了选择使用其他第三方交易软件,其实当时南华期货、大有期货、华联期货、国联期货等头部期货公司也在积极向个人投资者推广自主开发的APP给用户使用。

不过,一位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大型期货公司都是在博易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有时候)不怎么好用,流量还是文华财经(最大),同花顺、东方财富、和讯、大智慧、信管家也还可以。”

文华财经与期货公司之间的“对垒”让监管看到了第三方期货交易软件存在的数据风险。2019年11月20日,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下发的《关于落实穿透式监管相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要求客户通过交易终端软件下达的交易指令,期货公司应确保客户下达的交易指令直达其信息系统。

然而,这一举动让正在拓展C端业务的文华财经与自己的机构客户期货公司的矛盾爆发。2019年12月,在《通知》下发后不久,文华财经就系统改造问题向多家期货公司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方案一,期货公司自建文华云交易中台系统,期货公司需要投资约200万元;方案二,文华财经建设运维托管云方案,期货公司每年需缴纳18万至36万元使用费;方案三,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修改,期货公司自备机房、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期货公司需要一次性投资130万元,每年还需要支付软件维护及线路费用约85万元。

这就是说,监管针对交易软件平台C端业务存在的数据风险而下发的整改措施,文华财经却转嫁给它的机构客户期货公司来买单,文华财经此举让一边对自主开发交易软件APP有些想法,一边暂时又难以摆脱对文华财经流量“依赖”的期货公司下定决心。广州期货、美尔雅期货、西部期货等相继宣布,或将停用文华财经。

针对相关期货公司的反制措施,文华财经再次出手。2020年1月6日,文华财经发布公告称,最近市场上流传“文华财经交易软件存在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及可能停用”的谣言。实际情况是文华财经新出了解决方案三,并且已经发到各个期货公司,但是因为穿透式监管的技术升级需要经济投入,有的小期货公司不想投入,拒绝升级而已。仅仅个别不想升级的小期货公司客户,会受到影响。

文华财经的“小期货公司”论调,彻底引发众怒。一些行业头部期货公司也纷纷调侃自己是“小期货公司”。2020年1月10日,20多家行业龙头期货公司相继宣布停用文华财经。2020年1月13日,文华财经开始放低姿态,宣布向各期货公司免费提供中台系统的全套软件产品和相关技术支持。

同时,文华财经在向多家期货公司发出的致歉信中表示,文华行情交易系统2021年不再涨价,以后年度的价格变动会参考物价水平和同行的价格变化;文华财经的手机版软件不再依据交易手数收费,也不再和交易账号挂钩,收费方式改为绑定手机标识号,按照月度、季度、年度来收费。

不过,一些投资者在行业论坛、公众号上吐槽,文华财经吃相难看,随身行月费从30元涨到50元,实时外盘行情要收费,一些单项收费更贵,包括看纽约黄金的实时优势要1200元,做一个云端条件单要花90元等。不过,也有个人投资者表示,支持文华财经走付费路线,好东西就应该收费,文华财经免费的wh6等的功能还是很不错的。

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文华财经已与国内135家期货公司合作,占国内期货公司总数的90.60%;2020年12月,公司PC端基础交易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MAU)为62.89万人,移动端随身行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MAU)为134.70万人。

新湖期货总部业务中心机构事业部总经理陈春林预计:“市场会向文华财经妥协,文华财经市场占有率太高,界面又好用,一年也就700多元,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不算贵。”

前述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只要个人用户的流量还在文华财经的手里,文华财经就牵住了期货机构的牛鼻子。”

对于目前公司相关业务开展情况,记者向文华财经方面发送采访函,其向记者表示:“由于现在属于静默期,不便接受采访。一切请以公示的招股书中的信息为准。”

B2B业务后劲不足

在向C端用户收费之前,B端的机构客户一直都是文华财经的“衣食父母”。

据文华财经2017年4月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彼时文华财经的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包括期货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现货生产和贸易公司、个人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其中期货公司带来的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最高,报告期内均达到68%以上。文华财经销售给期货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以行情交易软件和服务为准;其第二大客群为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向文华财经主要购买程序化交易软件服务以及行情数据服务等。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15.01万元、6984.38万元、8725.60万元,而2014年、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程序化交易软件服务、行情数据服务、其他产品及服务这四项收入的总和分别为6472.43万元、6872.97万元、8402.12万元,基本上可以说是文华财经的主要营收来源。

其中,2014年、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收入分别为3930.08万元、4697.36万元、5709.11万元,占文华财经2014年、2015年、2016年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60%。另有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购买文华财经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客户全部都是机构客户。

彼时文华财经方面指出,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目标客户为期货公司,受证监会发放牌照的限制,报告期内国内期货公司数量稳定在149家左右,未出现大规模增长,因而决定了该产品报告期内难以通过扩大目标客户销量来增加收入。因此文华财经行情交易软件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主要受价格因素驱动。

和价格增幅相比,文华财经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毛利率增幅正在大幅下降。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价格分别为305023.32元/套、369521.62元/套,价格增幅分别为20.69%、21.15%。伴随着价格的上涨,文华财经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成本也在增加,2015年、2016年成本价分别为108225.46元/套、118882.69元/套。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4.52%、67.83%,毛利率增幅分别为10.14%、5.13%。

2014年、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占文华财经总收入的比值分别为60.72%、68.35%、67.95%,因为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收入占比高、毛利率低,文华财经与其他同类型公司相比,毛利率也排在较低的位置。据相关招股书披露,2016年同花顺、东方财富、文华财经的毛利率分别为91.80%、73.15%、71.86%。

对比文华财经主要的四大部分产品服务的毛利率,文华财经主打机构客户的行情交易软件服务也比较低。2015年、2016年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的毛利率在文华财经四个服务板块中一直排在第三位。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其他产品及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97.93%、97.56%,2015年、2016年文华财经的程序化交易软件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2.78%、82.61%,而2015年、2016年其他产品及服务在文华财经主营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为5.14%、2.79%,程序化交易软件服务在文华财经主营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为17.26%、19.67%。

前述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只有那么多,与个人投资者的数量不在一个量级,另外期货公司的钱也越来越不好赚了,文华财经将付费营收增长点放在个人客群也是必然。

有媒体报道,因为第一次上市对文华财经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在终止IPO后不到半年,文华财经宣布启用收费制,个人投资者开始成为文华财经的核心客群。

文华财经在2021年招股书中表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中基础交易软件服务是主要面向期货公司的机构业务(B2B业务),随身行软件服务和衍生增值软件服务是主要面向个人期货投资者的零售业务(B2C业务)。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文华财经产品服务由基础交易软件服务、随身行软件服务、衍生增值软件服务和其他产品及服务四部分组成,客户则由期货公司、其他企业、个人组成。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基础交易软件服务的客户类别全部都是期货公司,而在随身行软件服务、衍生增值软件服务和其他产品及服务中,个人期货投资者则是主要客户。以2020年为例,2020年个人期货投资者在文华财经随身行软件服务、衍生增值软件服务和其他产品及服务中的收入比重分别为99.41%、75.95%、37.05%。综合来看,在文华财经的总营收中,2018年期货公司、其他企业、个人组成占文华财经的收入比重分别为38.3%、8.55%、60.32%;2019年期货公司、其他企业、个人组成占文华财经的收入比重分别为31.56%、21.44%、63.08%;2020年期货公司、其他企业、个人组成占文华财经的收入比重分别为42.48%、4.42%、53.1%,个人期货投资者已经成为文华财经最重要的客户群体。

文华财经遭众期货公司抵制 停用风险迅速升级

文华财经交易软件停用事件_外汇期货软件文华财经_期货公司文华财经对抗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近日来,期货行业里,一场关于期货公司文华财经交易软件的“激战”悄然升级。1月10日晚间,随着多家期货公司一纸公告,陆续宣布自1月17日夜盘开始关闭文华财经交易软件,将这场对抗推向白热化阶段。

据悉,目前,文华的产品已经打入40家证券公司、146家期货公司和1510家投资管理公司。据中期协数据显示,中国期货市场2019年累计交易额达290.61万亿元。因多年深耕期货市场,文华财经在期货行业已经形成垄断地位,超过九成的期货交易客户都在使用文华财经,其产品和服务形成了较强的用户粘性和使用习惯。

期货公司纷纷表示,由于文华客户端软件不符合证监会监管穿透式监管要求,所以面临停用风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至少有永安期货、南华期货、海通期货、中信期货等超过20家期货公司发布了相关公告,其中不乏头部公司。多位期货圈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文华财经利用垄断公司的地位反噬合作商的利益,店大欺客,逐渐演变成当前“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风波持续发酵

这场风波发酵自一个多月前。

据了解,2019年11月20日,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统一发布《关于落实穿透式监管相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期货公司做好中继代理软件管理和认证工作,对于符合监管规定的中继代理软件,开通准入权限。

随后1月3日,广州期货在公告称,“经排查,文华财经交易软件暂不符合监管的要求,我司将继续跟进了解文华财经交易软件整改情况,若其在2020年1月21日前仍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将面临停用的风险。”随后,美尔雅期货、西部期货相继跟进。

针对各期货公司的提示性公告,文华财经回应称,实际情况是文华财经已经新出了解决方案三,并且已经发到各个期货公司,并称部分“小期货公司不想投入,拒绝升级而已。仅仅个别不想升级的小期货公司客户,会受到影响”。公告中“小期货”公司的说法似乎激怒了多家期货公司,也引起了行业的热议。虽然文华在其后的公告中似有妥协,但其公告中的措辞和强硬的态度背后,一场风波正在酝酿。

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人士表示,本次事件表面上看是穿透式监管下的合规问题,但其实最终还是钱的问题。为了落实看穿式监管的问题,文华财经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但是产生的成本则要转嫁给期货公司,相关收费高达百万元以上。

某期货公司金融机构事业部总经理告诉经济观察网,文华财经软件在期货行业里数一数二,其功能齐全,同时培养了具有高粘度的用户习惯,但其患上了垄断公司的病,做大之后反过来侵蚀合作商的利益。

据悉,2015年11月,文华财经报送了IPO材料,申请在创业板上市,2017年4月预披露更新,但在2018年4月终止审核。

被指“吃相难看”

“软件是做得不错,就是吃相太难看。“一位刚刚卸载了文华财经的期货交易者对经济观察网表示,该软件的收费行为已经让其不能接受。据悉,2018年9月25日,“文华财经随身行”软件发布通知,随身行APP的交易模块自2018年10月10日开始收费。收费方式有充值卡扣费和包年两个标准,充值卡扣费为0.2元/手,包年收费为720元/交易账号/年。

上述投资者还向记者爆料,文华财经这两年分割软件功能收费,APP下单要收费,模拟试用等各个环节也要收费,还被传出涉嫌倒卖数据和信息泄漏等问题。“以后或许会用文华做技术分析和复盘,下单交易还是算了吧,没有安全感了。”该投资者如是说。

也有投资者表示理解,“文华财经公司收费也是正常、合理的,毕竟别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而不是慈善。“

记者注意到,在文华财经被期货公司集体抵制同时,其他软件商闻风而动,纷纷趁机抢占市场。如同花顺、咏春纷纷发布公告,以“免费”关键词来吸引用户。各家期货公司也亮出了自家已符合监管要求的交易终端软件。

一位期货交易者对经济观察网表示,“软件使用是习惯问题,易星,快期、咏春也不错,用期货公司的软件也可以。”

至于此次文华事件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前述某期货公司金融机构事业部总经理认为,未来交易软件市场会进一步分化。一方面给了其他软件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但之后可能很难再有哪家能再一家独大;另一方面,也给了期货公司自主研发的决心,期货公司会普遍和证券公司一样自主开发app,将个人交易模块嵌套进去。

1月17日的期限只剩下短短几天,这场关于期货公司与软件商之间的对抗将如何收尾还不得而知。截至目前,文华财经方面还未对此次事件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