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财富管理

广发香港罕见外聘高管:原全国社保理事会刘中元掌舵 原国信香港熊力颋任CEO

财联社(深圳,记者 黄靖斯)讯,记者最新获悉,广发香港已于近日换帅,原董事及董事长林传辉卸任后,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证券投资部主任刘中元“接棒”。

与此同时,广发香港CEO的人选也出现变化,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沈明高不再担任董事及CEO,取而代之的是原国信证券(香港)副行政总裁熊力颋。值得注意的是,广发香港本次高管调整一改以往内部任命的传统,破例采取外聘形式,这或与公司今年“积极变革”的工作重点遥相呼应。

无论是参控股广发基金与易方达基金,还是广发证券发力财富管理业务本身,广发证券都在财富管理时代实现了稳稳的落子。广发香港新管理层的到位,显然给广发证券的新业务布局又留下市场想象空间。

发力香港市场乃行业共识,头部券商已基本完成在港业务布局,并不断夯实业务基础;中型券商同样发力明显,并不断开疆拓土。在外堵内疏的监管背景下,中资券商有望迎来中概股回流香港的新机遇。据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外资券商,中资券商最大的优势在于更加了解回归的本土客户,并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

新任董事长的过往“成绩单”

记者最新获悉,广发香港近日已完成换帅,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掌门刘中元并非来自内部聘用。不仅有着明显的政策研究背景,具备多个领域的专业投资经历,而且拥有长期的境外投资工作经验,与广发证券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不谋而合”。这无疑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广发下一步发力的重要棋子有望落在跨境业务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刘中元,1969年出生,经济学博士,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及丰富的从业经验。1995年至2001年,刘中元曾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及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有过相关从业经验。

此后的20年间,刘中元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有重要任职,历任理事会秘书处办公室副处长、处长,股权资产部处长;股权资产部副主任,股权资产部(实业投资部)副主任;境外投资部主任;2016年至2021年,任证券投资部主任。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再度交出亮眼成绩单,其投资收益额3786.60亿元,投资收益率15.84%,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2020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9226.61亿元,自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8.51%,累计投资收益额16250.66亿元;其中,境内投资资产26393.12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90.31%;境外投资资产2833.49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9.69%。

刘中元还具备多个领域的专业投资背景和工作经验,包括兼任大型金融企业董事等,尤其拥有7年境外投资工作经验。2007年开始,刘中元曾前后兼任中比基金、中国银联董事,中信集团非执行董事,上交所第七和第八届、中证指数第五届和第六届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知情人士透露,刘中元与境外机构沟通顺畅,境外机构及人脉资源丰富,此番加盟广发香港,其海外业务发展值得期待。

过往来看,广发香港董事长历来由广发内部高管兼任,随着刘中元的到位,这一用人惯例将被打破。2011年至2019年,广发香港董事长由时任广发证券总经理的林治海兼任;2019年5月起,广发证券元老级高管秦力完成“接力”;2021年9月起,林传辉接过广发香港“帅印”,但这一兼职时间仅短短3个月。

与此同时,广发香港CEO的人选也已变更,同样来自外部聘用。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沈明高不再担任广发香港董事及CEO,取而代之的是原国信证券(香港)副行政总裁熊力颋。

随着新老管理层的顺利交接,广发香港有望进入更多元化的发展新阶段。

管理层新老交替,新班子明显三个特征

行至而立之年,除子公司破格外聘高管外,广发证券自身业务及高层人事也都迎来了多项变化。

今年三季度,掌舵9年的董事长孙树明到龄辞职,时任公司总经理、原广发基金总经理的林传辉接过帅印。作为广发基金的创始元老,林传辉于 2002 年参与筹办并创建广发基金,其后更将广发基金业绩带上了新高度;此外林传辉也拥有丰富的投行经验,是典型的内部培养型人才。

与此同时,广发还内部提拔聘任了4位副总经理,分别为易阳方、辛治运、李谦、徐佑军。公司同时聘任徐佑军担任公司合规总监;聘任孔维成担任公司首席风险官。副总经理罗斌华与杨龙则提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担任原其他职务不变。

新任总经理来自广发证券旗下子公司,这在当时引起较多关注。“头部券商总经理由子公司提拔而来,这在证券行业还是比较罕见的,是广发证券对内部培养人才的认可,体现了用人机制的畅通,因为能力强而获得股东层面与董事会的认可,意味着‘能人’的上升空间是打开的。”有行业人士评价称,“这也体现了广发证券的胸怀,是公司上下都乐见的,对公司所有员工都是重大激励。”

从公开信息来看,广发目前领导团队由70后“挑大梁”,年龄段覆盖60、70和80后。此外,新管理团队也呈现出年轻化、从业经验丰富和以内部培养为主三大特征。

投行重启,相关业务渐入常态值得关注。12月23日,随着百合股份的首发过会,广发证券也迎来了自保荐业务叫停后的首单IPO项目。除此之外,广发证券保荐的IPO在会项目还有3单,分别是四川郎酒、福贝宠物和紫燕食品。

投行风险出清,广发证券业绩也逐步向好。事实上,投行业务的暂停,并未影响广发证券稳居前五的行业地位,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在内的业务增长弥补了投行业务的短期冲击。

广发证券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268.71亿元,同比增25.49%,实现归母净利润86.41亿元,同比增6.15%;营收和净利均名列行业前五,与上半年排名持平,较一季度提升1个位次。

其中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贡献最突出,实现净收入73.51亿元,同比大增56.25%,高居全行业第2;经纪业务净收入为60.09亿元,同比增速为19.85%,排名行业第4;此外,自营业务实现净收入为50.75亿元,排名第10;投行业务净收入为3.43亿元,排在行业第26。

中资券商发力香港市场,加大投行、资管与财富等业务布局

面对我国资本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走向成熟和国际化,以及外资券商的竞争冲击,中资券商纷纷谋求海外发展的新路径。

在外堵内疏的监管背景下,上述中资券商在港子公司有望迎来中概股回流香港的新机遇,其中投行、经纪等业务受益预期明显。据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外资券商,中资券商最大的优势在于更加了解客户,因为了解所以有信心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

随着大湾区成为跨境理财通的先行试点,资产管理成为券商香港子公司不可错过的风口,以香港为中心,联动大湾区,在港券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显然也是中资券商在港布局、实现联动的最好机遇。此外,加大财富管理布局也是证券行业在香港的下一个战场。

在“走出去”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头部券商已基本完成香港业务的布局。根据资料显示,广发香港作为广发证券国际化的延伸,是广发证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取得香港证监会第一、四、六及九号牌照,提供包括经纪与财富管理、企业融资、机构客户业务、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等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

国际化战略也是广发证券战略规划的五大重点方向之一,愿景是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基于此,公司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广发香港作为海外战略平台,重要业务延伸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国际化基本架构。经纪、期货、投行、资管、基金、投资、FICC等主要业务线不断延伸到境外,逐步打造为客户提供跨境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在布局上,中小型券商“走出去”的步伐也纷纷提速。12月1日,长城证券设立香港子公司获批,将立足香港开展国际化证券业务。此外,今年6月,东方财富子公司东财国际证券正式更名为哈富证券,意在更好提高辨识度,打造业务鲜明品牌,从战略层面进一步发力香港市场;2020年1月,华福证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华福国际“开展国际业务被证监会核准批复;2019年12月,国联证券和华安证券设立香港子公司的申请均得到证监会的批复。

与此同时,多家券商对于补充子公司净资本也“出手阔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中原证券、中泰证券、兴业证券等券商计划或完成对香港子公司的增资。

阔别17载重返广发证券,林传辉将如何主导变革?

林传辉需要重振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发力财富管理

从广发基金到广发证券(000776.SZ),从基金公司回到母公司券商,林传辉将会给广发证券带来怎样的变化?业内人士预计,重振投行业务、发展财富管理,或许是林传辉履新广发证券总经理后面临的两大挑战。

今年4月广发证券前任总经理林治海辞职以来,广发证券总经理一职暂由公司董事长孙树明兼任。12月11日,广发证券与广发基金双双披露人事变动消息,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将任广发证券总经理,广发基金副总经理王凡将接任林传辉,担任广发基金总经理。

投行业务遭监管重罚的广发证券,近期开始了其投行业务架构调整。业内人士预计,林传辉履新后财富管理大力发展的方向也不会改变,拥有丰富投资银行和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林传辉,将如何主导广发证券未来的变革?成为了华南金融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掌舵广发基金十七载

有广发基金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12月11日当天,公司多数员工也是才知道林传辉离任,即将履职广发证券的消息。

简历显示,林传辉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8月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总经理,2003年8月至2020年12月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3月至2020年12月兼任广发基金副董事长。17年的职业生涯在广发基金,林传辉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经理之一。

在林传辉的带领下,过去几年广发基金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做到行业领先水平,推动广发基金后程发力,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之一。

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20年9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一年、过去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0.16%、94.27%,在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同类权益产品中均位列第一。银河证券的统计数据亦显示,截至9月末的过去两年,广发基金旗下净值翻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多达20只,这项数据在全市场所有管理人中排名第一。

“每位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是有限的,要引导基金经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垂直深耕,专注于在细分赛道上获取阿尔法。”广发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18年,广发基金把A股主动权益投资一部拆分设立为价值、成长、策略三个部门,根据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能力圈、投资偏好进行分组。其中,价值投资部追寻价值回归,寻找长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投资部追求与具有长期较高成长性的优秀公司,忍受短期波动,获得比较好的长期收益;策略投资部则力求通过灵活的操作、多元的策略实现超额回报。

投研管理上,“联席组长”制、“投研导师”制,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让广发基金投资和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据介绍,“联席组长”制,是安排价值、成长、策略、专户等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到“消费”、“TMT”、“制造业”及“周期”四个研究小组中担任联席组长,为投研之间的交流和信任搭建平台。而“投研导师”制,则是让投资经验超过三年的资深基金经理带一两个研究员,帮助研究员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学会从实战的角度做好深度研究。

“要改善投资者的盈利体验,关键在于引导基金投资行为的长期化。”林传辉曾经如此公开表示,对基金行业来说要丰富产品供给,引导长期投资,增强居民投资基金的获得感。

重振广发投行,发力财富管理

广发证券持有广发基金60.593%的股份,林传辉回归广发证券之后,拥有长期投行和公募管理经验的林传辉,能否让广发证券重振雄风?

公开资料显示,在参与筹建广发基金之前,林传辉主要工作经历集中在投资银行业务条线:1985年7月至1995年12月,历任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干部、组织局副处级调研员;1995年12月至1998年1月,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北京业务部总经理;1998年2月至2001年2月,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上海业务总部总经理;2001年2月至2002年10月,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

2020年4月20日,广发证券公告称收到林治海的书面辞呈,其因健康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并不继续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广发证券在林治海任职后期一度陷入“多事之秋”,各业务条线发展都不尽如人意,经历了海外基金的亏损事件,使得2018年合并净利润减少9.19亿元;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也让广发证券投行业务遭到重罚,保荐机构资格被暂停半年至2021年1月19日;2018年已经经历了150亿元增发到期自动失效,在证券行业多家竞争对手成功巨额融资之际,广发证券自身经营规模却无法借助资本市场做大。

2019年6月28日,在广发证券召开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期间,林治海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针对公司存在对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及审慎开展业务等问题,已对涉及到的经营管理层个别成员进行了问责,“涉及到的经营管理层个别成员将退回2018年度部分月度固定薪酬”。

虽然被重罚,广发证券并未停止业务变革。11月9日,广发证券公告称,将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设立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并撤销投行业务管理总部、投资银行部。调整后,公司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下辖六个一级部门(投行综合管理部、投行质量控制部、资本市场部、战略投行部、兼并收购部、债券业务部)及相关行业、区域业务组等。

11月26日,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投资者关系活动时表示,对于注册制下投行业务的转型,首先要加强研究能力,优秀的研究能力将增强投行筛选优质标的能力、提升获取客户认可和挖掘客户需求的能力,并且加强信息披露以及预判项目的主要风险;其次,加强行业群组建设,投行需围绕市场竞争格局、产业链分布做深度延伸和拓展,形成行业专业化的解决能力;第三,加强销售团队建设,投行需加强培育和提升定价、销售能力。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如何为客户挑选更优质的产品,也是广发证券的发力方向。

“我们最近跟广发证券互动频繁,”有接近广发证券合作方的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广发证券正积极丰富其代销品种。

也有广发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相关人士称,新的总经理到任后,预计公司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方向不会改变。关于未来广发证券财富管理发展的方向,其中一个方向便是为客户对基金产品作出“严选”,用专业研究方法挑选出一批优秀的基金产品,持续跟踪市场动态,动态更新严选基金产品库,研究员对其所推选产品质量实名背书。

2021中国证券公司金牛奖落幕 光大证券喜获多项大奖

12月10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21中国证券公司金牛奖”评选结果出炉,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大证券)荣获 “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奖”“金牛成长财富管理团队” “金牛成长证券公司”等奖项。

光大证券斩获多项大奖

“2021中国证券公司金牛奖”以展示中国优秀证券公司风采为宗旨,通过不断提高和扩大证券行业在社会上的认同感,鼓励证券公司加快服务实体经济,引导证券行业朝着规范健康方向发展。

“2021中国证券公司金牛奖”共设置“金牛证券公司”“金牛成长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社会责任金牛奖”“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奖”“金牛财富管理团队”“金牛成长财富管理团队”“金牛投资银行团队”“金牛成长投资银行团队”和“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奖”等奖项。

在本次证券公司金牛奖的评选中,光大证券获得 “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奖”“金牛成长财富管理团队” “金牛成长证券公司”等奖项。

向客户提供全方面综合金融服务

作为央企旗下证券公司,今年以来,光大证券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证券公司专业优势,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为经济社会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光大证券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证券行业文化为指引,构建光证特色文化价值观体系,形成正确的思想文化指引,坚定发展信心,夯实发展基础,内外凝聚共识,锻造建设一流投行的“文化引擎”,为落实证券行业文化、打造资本市场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进行卓有成效探索,先后荣获了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优秀调研成果奖、中国证券业协会优秀重点课题等荣誉。

光大证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落实财富管理转型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投资能力和服务水平。2021年,金阳光投顾业务正式开展,形成N+1+1+1的服务模式,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发布金阳光30品牌并成功落地业务,全面打造了“金阳光管家、金阳光投顾、金阳光30”三大业务品牌。同时,公司各分公司顺应光大证券分支机构机制体制改革,引入财富团队模式,着力培育财富业务生产单元,推动营销队伍结构优化和营销人才梯队建设。

此外,公司积极落实集团战略,牵头“大投行 E-SBU”建设,深度参与大财富、大投资、大环保等其它特色E-SBU建设,积极发挥投行E-SBU在集团产融结合、跨E-SBU联合方面的桥梁作用,构建“投行+商行”“投行+投资”以及“投行+平台”模式。公司债券承销规模持续增长,落地了国内首只水务公募REITs、首单国补电费ABN项目、首单央企集团科技创业公司债等创新产品,保荐多家科创板IPO项目,通过资本市场助力企业不断成长。

在资本市场供给侧持续改革叠加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光大证券坚持稳中求进,推进财富管理型投行、产业服务型投行和交易服务型投行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投行平台,驱动和保持业绩的稳健性与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