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林传辉

阔别17载重返广发证券,林传辉将如何主导变革?

林传辉需要重振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发力财富管理

从广发基金到广发证券(000776.SZ),从基金公司回到母公司券商,林传辉将会给广发证券带来怎样的变化?业内人士预计,重振投行业务、发展财富管理,或许是林传辉履新广发证券总经理后面临的两大挑战。

今年4月广发证券前任总经理林治海辞职以来,广发证券总经理一职暂由公司董事长孙树明兼任。12月11日,广发证券与广发基金双双披露人事变动消息,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将任广发证券总经理,广发基金副总经理王凡将接任林传辉,担任广发基金总经理。

投行业务遭监管重罚的广发证券,近期开始了其投行业务架构调整。业内人士预计,林传辉履新后财富管理大力发展的方向也不会改变,拥有丰富投资银行和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林传辉,将如何主导广发证券未来的变革?成为了华南金融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掌舵广发基金十七载

有广发基金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12月11日当天,公司多数员工也是才知道林传辉离任,即将履职广发证券的消息。

简历显示,林传辉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8月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总经理,2003年8月至2020年12月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3月至2020年12月兼任广发基金副董事长。17年的职业生涯在广发基金,林传辉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经理之一。

在林传辉的带领下,过去几年广发基金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做到行业领先水平,推动广发基金后程发力,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之一。

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20年9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一年、过去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0.16%、94.27%,在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同类权益产品中均位列第一。银河证券的统计数据亦显示,截至9月末的过去两年,广发基金旗下净值翻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多达20只,这项数据在全市场所有管理人中排名第一。

“每位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是有限的,要引导基金经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垂直深耕,专注于在细分赛道上获取阿尔法。”广发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18年,广发基金把A股主动权益投资一部拆分设立为价值、成长、策略三个部门,根据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能力圈、投资偏好进行分组。其中,价值投资部追寻价值回归,寻找长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投资部追求与具有长期较高成长性的优秀公司,忍受短期波动,获得比较好的长期收益;策略投资部则力求通过灵活的操作、多元的策略实现超额回报。

投研管理上,“联席组长”制、“投研导师”制,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让广发基金投资和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据介绍,“联席组长”制,是安排价值、成长、策略、专户等投资部门的负责人到“消费”、“TMT”、“制造业”及“周期”四个研究小组中担任联席组长,为投研之间的交流和信任搭建平台。而“投研导师”制,则是让投资经验超过三年的资深基金经理带一两个研究员,帮助研究员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学会从实战的角度做好深度研究。

“要改善投资者的盈利体验,关键在于引导基金投资行为的长期化。”林传辉曾经如此公开表示,对基金行业来说要丰富产品供给,引导长期投资,增强居民投资基金的获得感。

重振广发投行,发力财富管理

广发证券持有广发基金60.593%的股份,林传辉回归广发证券之后,拥有长期投行和公募管理经验的林传辉,能否让广发证券重振雄风?

公开资料显示,在参与筹建广发基金之前,林传辉主要工作经历集中在投资银行业务条线:1985年7月至1995年12月,历任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干部、组织局副处级调研员;1995年12月至1998年1月,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北京业务部总经理;1998年2月至2001年2月,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上海业务总部总经理;2001年2月至2002年10月,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

2020年4月20日,广发证券公告称收到林治海的书面辞呈,其因健康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并不继续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广发证券在林治海任职后期一度陷入“多事之秋”,各业务条线发展都不尽如人意,经历了海外基金的亏损事件,使得2018年合并净利润减少9.19亿元;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也让广发证券投行业务遭到重罚,保荐机构资格被暂停半年至2021年1月19日;2018年已经经历了150亿元增发到期自动失效,在证券行业多家竞争对手成功巨额融资之际,广发证券自身经营规模却无法借助资本市场做大。

2019年6月28日,在广发证券召开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期间,林治海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针对公司存在对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及审慎开展业务等问题,已对涉及到的经营管理层个别成员进行了问责,“涉及到的经营管理层个别成员将退回2018年度部分月度固定薪酬”。

虽然被重罚,广发证券并未停止业务变革。11月9日,广发证券公告称,将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设立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并撤销投行业务管理总部、投资银行部。调整后,公司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下辖六个一级部门(投行综合管理部、投行质量控制部、资本市场部、战略投行部、兼并收购部、债券业务部)及相关行业、区域业务组等。

11月26日,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投资者关系活动时表示,对于注册制下投行业务的转型,首先要加强研究能力,优秀的研究能力将增强投行筛选优质标的能力、提升获取客户认可和挖掘客户需求的能力,并且加强信息披露以及预判项目的主要风险;其次,加强行业群组建设,投行需围绕市场竞争格局、产业链分布做深度延伸和拓展,形成行业专业化的解决能力;第三,加强销售团队建设,投行需加强培育和提升定价、销售能力。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如何为客户挑选更优质的产品,也是广发证券的发力方向。

“我们最近跟广发证券互动频繁,”有接近广发证券合作方的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广发证券正积极丰富其代销品种。

也有广发证券财富管理业务相关人士称,新的总经理到任后,预计公司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方向不会改变。关于未来广发证券财富管理发展的方向,其中一个方向便是为客户对基金产品作出“严选”,用专业研究方法挑选出一批优秀的基金产品,持续跟踪市场动态,动态更新严选基金产品库,研究员对其所推选产品质量实名背书。

大事件!头部券商与头部公募同时换帅 任职17年 林传辉卸任广发基金总经理

在头部基金公司中,成立以来从未变更总经理的仅有广发基金。如今,这位“最长情”的公募基金总经理林传辉也将告别广发基金。

12月11日,广发证券与广发基金发布公告宣布人事变动消息,券商和基金行业的两家龙头公司将同时迎来总经理的变更,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将任广发证券总经理,广发基金副总经理王凡将接任林传辉,担任广发基金总经理。

广发基金告别“最长情”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在履新广发证券总经理之前,林传辉任广发基金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广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外,他还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创新与战略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资产管理业务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四届上诉复核委员会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会第一届创业板股票发行规范委员会委员。

林传辉是业内重量级人物之一。2003年8月5日,广发基金正式成立。林传辉从广发基金成立之初就担任总经理,17年来,林传辉一直担任这一职务,这也让广发基金成为头部公司中,唯一一家始终没有变更总经理的公司,林传辉也以广发基金17年的总经理生涯成为业内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经理之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林传辉的带领下,广发基金秉持价值投资理念,聚焦主动权益业务,在业内迅速脱颖而出。2005年,广发基金旗下广发稳健增长成为当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年度收益冠军。2006年,公司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进入业内前六,又仅过了一年,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此后便长期稳居行业前列。

同时,广发基金公司团队长期稳定,高管团队在公司长期任职,平均司龄超过10年。第一位基金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易阳方在公司创办之初便加入广发基金,是公募基金行业担任基金经理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公司各业务条线核心骨干稳定,人员离职率一直保持行业较低水平。

近年来,广发基金优化主动权益投资架构,确保投资风格明晰。2019年,广发基金一举包揽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前三,今年又锻造出广发高端制造、广发鑫享等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长期业绩优异,受到投资者认可。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剔除货币)位列行业第三。

王凡接任广发基金总经理

随着林传辉告别广发基金,公募基金行业早期成立的头部公司的总经理已悉数离开这一岗位。

作为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业绩最突出的基金公司之一,广发基金总经理的接任人选也颇受关注。根据广发基金公告,接任林传辉担任广发基金总经理的人选为公司副总经理王凡。关于王凡的公开资料和报道并不多,广发基金于2018年9月增聘王凡为副总经理,此前,他曾在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

业内人士分析,此前,兴证全球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陆续完成总经理变更,公司不仅实现了平稳过渡,近年来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林传辉转战广发证券

对于广发证券,林传辉也并不陌生。一方面,广发证券是广发基金控股股东,广发基金官网显示,广发证券目前持有广发基金60.593%的股份。另一方面,广发基金成立之前,林传辉也曾在广发证券任职,此前,他担任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

广发证券林治海_广发基金林传辉离职_广发基金王凡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