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浙商银行落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衍生品担保增信签约试点业务

金闻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姜业庆

为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推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衍生品业务担保增信签约”试点功能。浙商银行于6月30日落地全国首笔试点业务,为一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高效落地首单:从需求到签约仅1天

当前,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汇率波动加剧,外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日益增大。

为破解企业难题,6月末,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衍生品业务担保增信签约”试点功能。该功能通过线上化担保签约、优化风险分担等机制,为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汇率避险服务。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浙商银行快速响应,完成了全国首笔试点业务落地。

试点方案发布后,浙商银行迅速行动,通过精准摸排,了解到绍兴一家主营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急需汇率避险。受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企业利润承压。但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开展衍生品交易需缴纳高额保证金或资产抵押,还需要来回跑担保公司和银行,汇率避险成本较高,一直未能开展相关业务。

在浙江省外汇局的指导和省担保集团的协调配合下,浙商银行总分联动,绍兴分行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提交企业需求到担保签约的全流程,效率远超传统线下模式(通常需要3—5天)。最终,该企业获得200万元“汇率避险保”保函额度,并办理了近120万美元的外汇掉期产品,有效盘活了美元收汇资金、降低财务成本。

“以前怕麻烦、成本高,不敢做汇率避险。现在通过外汇局平台获得担保增信后,在浙商银行的交易宝平台线上就能签约衍生品,省心又省钱,真正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多维构建机制:破解小微企业避险难题

此次首笔试点落地,是浙商银行落实政策创新、服务外贸企业的缩影。近年来,浙商银行持续发力,打出“理念先行+服务定制+减费让利”的“组合拳”。

服务理念方面,浙商银行成立“汇率避险服务”金融顾问工作室,加强风险中性理念对客宣导。截至目前,新媒体矩阵线上触达客户超50万人次;全国组织开展汇率避险相关培训220余场,主动提供外汇政策解读、外汇交易建议等服务,全面提升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理念和意愿。

定制化产品方面,推出“浙商汇利盈”专属产品包,根据小微企业外币结算账期、风险承受能力等推荐适配的避险产品,涵盖远期、期权等衍生品;重点聚焦产业集群,提供“一行一策”的定制化服务,已覆盖苏州生物医药、广东惠州电子制造、江西赣州家具产业、绍兴纺织服装及金华跨境电商等行业集群。

此外,浙商银行对小微企业加大减费让利支持力度,对担保项下业务实施成交汇率全额优惠,优化锁汇价格。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通过主动授信,累计为3600家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缓解保证金占用压力,降低套保成本,提升汇率避险普惠性。

“汇率避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试点为起点,持续深化外汇局政策应用与外部协同,提供‘避险+结算+融资’综合服务,让更多小微外贸企业敢用、会用、用好汇率避险工具,为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浙银力量。”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试点应用场景在云南省全面落地

本网讯 记者苏丽霞 通讯员胡杨 和若意报道 记者获悉,近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行玉溪市分行、华夏银行昆明分行、农业银行丽江分行分别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办理了首笔中小企业险融资、首笔综合险融资及首笔涉农中小企业险融资业务,放款金额折合人民币50余万元,标志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试点应用场景在云南省全面落地。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是银行为已向中信保投保的出口企业通过保单、发票、赔款转让协议等信息材料提供融资的业务,包含中小企业险保单融资和综合险保单融资两种功能。该场景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通国家外汇管理局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渠道,优化保单融资业务流程,加强数据交叉验证,信保分险增信,缓解保单融资业务的贸易背景审查难题,为银行真实性审核提供便利和保障,进一步助力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记者了解到,在首批落地业务中,丽江市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期进入生产旺季,资金周转需求增大。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的指导下,农业银行丽江分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为该企业完成放款43万元人民币。该笔业务的融资受理、审核和放款等业务流程在线上完成,放款审核时间缩短至几分钟,申请手续化繁为简,减少了“脚底成本”,有效提升融资效率。截至2023年4月末,云南省已有13家银行共计104家分支机构加入“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试点。

云南省中小企业险融资试点_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_外币保函 业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