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投资者心理

cu持仓倍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左右持仓情况?

在期货市场中,CU(铜)持仓倍数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对持仓情况产生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经济增长态势良好时,工业需求增加,铜的消费需求上升,投资者可能会增加持仓倍数。反之,经济衰退或不稳定时,需求减少,持仓倍数可能降低。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

宏观经济环境对CU持仓倍数的影响_银行头寸受什么影响_期货市场CU持仓倍数影响因素

经济环境持仓倍数趋势

增长良好

上升

衰退或不稳定

下降

其次,供求关系对 CU 持仓倍数的影响不可忽视。当铜的供应过剩,库存增加,价格往往受压,持仓倍数可能减少;而供应紧张,需求旺盛时,价格上涨预期增强,持仓倍数可能上升。

再者,货币政策也起着重要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更多的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刺激投资,从而可能导致 CU 持仓倍数的增加;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可能抑制投资,使持仓倍数下降。

另外,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也会产生影响。例如,某个主要铜生产国的政治动荡可能导致供应中断,引发市场对铜供应的担忧,进而促使投资者增加持仓倍数。

行业发展趋势同样不容忽视。如果铜在新兴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预期乐观,持仓倍数可能上升;反之,如果行业发展面临瓶颈或替代材料的竞争加剧,持仓倍数可能受到抑制。

最后,投资者的心理和市场情绪也是影响 CU 持仓倍数的重要因素。当市场普遍乐观时,投资者倾向于增加持仓倍数;而在市场恐慌或悲观情绪蔓延时,持仓倍数可能大幅下降。

总之,CU 持仓倍数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做出合理的投资判断。

期指并不存在“交割日魔咒” 投资者应克服心理阴影

期指并不存在“交割日魔咒”  投资者应克服心理阴影

朱宝琛

根据中金所交易结算规则,今天是IF1508、IH1508、IC1508三大股指期货合约的最后交易日。经历了此前的大跌后,市场对所谓的“交割日魔咒”也是心有余悸。

与现货市场不同,股指期货市场采用合约到期交割的制度,交割制度保障期货价格正常回归并与现货价格收敛。根据规定,每月第三周的周五为股指期货当月合约的交割日。最后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0%。从事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无论是多头持仓,还是空头持仓,如果在最后交易日前不进行反向平仓操作,则未平仓头寸必须进行交割。由于交易中买卖集中而导致标的指数及其成份股的成交量和波动性显著增大的现象,被称为“到期日效应”,也就是一般投资者所认为的交割日当天会引发现货价格剧烈波动的“魔咒”。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过分地夸大所谓的“交割日魔咒”,一味地把市场的上涨或者下跌归咎于股指期货,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而从以往的运行情况来看,更能说明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有统计显示,从沪深300股指期货设立以来的5年多里,共有63次交割,上证指数上涨37次、下跌26次,上涨概率更大。而从7月份情况来看,三大股指期货交割日,各类指数都出现大幅上涨。因此,“逢交割日必跌”的“魔咒”显然是不存在的。

同时,从沪深300股指期货5年多的到期交割情况来看,交割结算没有导致股票指数价格大幅波动,交割日股票指数波动率1.34%,与非交割日波动率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而交割日股票现货指数价格的波动程度是衡量交割结算运行的另一个指标。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不少投资者对所谓的“交割日魔咒”心有余悸呢?笔者认为,投资者有这种担心很正常,但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毕竟,前段时间的股市非理性下跌,给投资者在心理上带来了不小的阴影。如今,恰逢市场“大病初愈”,投资者的信心尚在恢复之中,担心“交割日魔咒”再现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如果担心过度,就完全没这个必要。

有分析认为,目前来看,由于指数底部基础扎实,期指也大幅贴水,机构想利用打压期指引导现货下跌操作难度较大。另外,监管层现在对股指期货交易管得非常严,想通过期指做空套利都不容易。

同时,虽然当前三大期指依然对现货保持贴水状态,但是远月与近月合约的价差已有所收敛,说明部分多头资金开始关注前期价差较大的远月合约。此外,由于近月合约与现货直接基差已有所回归,且部分资金已提前开始移仓换月,因此预计期指在交割日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值得关注的是,中金所也有所行动。有消息称,中金所通知部分期货公司,让仍持仓上述3个合约100手以上的投资者做出说明。具体要做出哪些说明,中金所并未规定具体内容。期货公司则建议相关投资者在说明中应至少包括交易策略、现货持仓等内容。业界认为,中金所此举有利于敦促客户尽早、平稳移仓,在本周五期指合约到期交割时,保证以较低的持仓将期指平稳移仓至下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