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再上2万亿,意味着什么?

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再度突破2万亿,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市场信号?8月13日,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量达到21500亿元,这一数据在2025年年初至今的单日成交记录中位列第二。其最高值出现在2月底,当时达到21900亿元,两者仅相差约400亿元。
此外,近一两周内成交量呈现节节攀升的态势,相比前一日18000多亿元的成交量,当日增加了约2600亿元,量能实现快速放大。
成交量突破2万亿,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需通过关键的量价指标来判断市场当前所处的位置。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当前牛市特征已较为显著。面对2万多亿元的成交量,大量资金入市推动指数不断突破前期高位,上证指数更是创下2022年年初以来3年零8个月的新高。在这样的市场表现下,若仍不认可牛市的到来,恐怕很难再捕捉到牛市的信号。因此,从量价关系来看,对牛市的判断应清晰明确,这是首要结论。
其次,成交量的放大必然伴随着场外增量资金的入市。增量资金的涌入不仅会推高成交量,还会带动大盘主要指数持续上涨,形成“水涨船高”的效应。反之,若缺乏增量资金,仅靠场内资金“左手倒右手”,市场往往呈现板块轮动此起彼伏、大盘指数横盘震荡且成交量维持稳定的状态。
当前成交量放大与指数突破前期高点并存的现象,正是场外增量资金加速入市的体现,这是通过成交量可得出的第二个分析判断。
不过,第三个要点是必须保持理性冷静的心态。尽管成交量突破2万亿印证了牛市的到来,且场外增量资金持续入场,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沪深两市成交量突破2万亿,一方面标志着牛市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牛市已进入后半程。尤其当成交量出现快速大幅放大时,牛市很可能迎来“盛极而衰”的转折。
回顾过去几年,A股市场首次突破2万亿成交量是在2024年9月30日,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从1万多亿元跃升至25000亿元,当时多数投资者都坚信牛市已然来临。随后在2024年10月8日,成交量进一步攀升至34000亿元,创下A股历史最高成交记录。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8日创下的点位,除上证指数外,其他主要指数至今未能超越。且自10月8日之后,截至2025年3月底,大盘指数总体呈现横盘整理并略微向下调整的态势。这表明,成交量放大往往伴随着指数阶段性高位的出现。
因此,需警惕当前21500亿元的成交量若在节后几天快速放量,可能导致市场量能“盛极而衰”,届时需格外留意市场是否会迎来新一轮调整。毕竟,没有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的市场,其运行始终呈现周期性循环。
展望未来,市场大概率仍会不断创造新高,但当市场内的资金与资源被过度消耗时,牛市也可能临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