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外汇资讯

FMA 紧急预警:“深度伪造”名人诈骗席卷社交媒体

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FMA)近日紧急发出警示,一种利用人工智能(AI)“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冒充知名财经人士的新型诈骗正在社交媒体上蔓延。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多位本土金融专家的形象视频,在Facebook等平台诱骗用户加入虚假投资群,目前已造成多名投资者财产损失。

据了解,诈骗团伙利用AI合成技术,模仿了多位新西兰公众熟悉的财经界人士,其中包括Fisher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Carmel Fisher、个人理财畅销书作者兼主播Frances Cook,以及知名媒体人Mike Hosking等多位具有一定社会公信力的专业人士形象。

这类骗局往往以“免费荐股”、“限时投资指导”为诱饵,通过伪造的视频广告吸引用户加入虚假的WhatsApp群组。群里看似有不少“成功学员”踊跃发言、晒出盈利截图,实则绝大多数账号均由诈骗团伙操控,目的是营造假象,引诱受害者上钩。

一旦用户相信并联系群内所谓的“导师”,对方便会逐步诱导其转入非正规投资平台进行操作,甚至要求通过加密货币充值,最终以“缴纳保证金”、“支付手续费”等名义层层套取资金,得手后便销声匿迹。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骗局不仅在技术上更具迷惑性,组织手法也更加严密。骗子有时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远程控制软件,从而盗取手机或电脑中的敏感信息。而当用户试图提现时,对方便会以各种理由阻拦,甚至继续索要更多费用。

有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上半年,澳大利亚类似案件数量就同比上升近30%,受害人平均财产损失金额为上一年同期的三倍。FMA 也提醒公众,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应当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所谓“稳赚不赔”的投资机会。

香港证监会紧急提醒:警惕冒名诈骗,切勿点击可疑链接!

近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 SFC)发布公告,呼吁公众提高警觉,防范有不法分子冒用证监会名义及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进行诈骗活动。证监会发现,有骗徒通过伪造电邮域名、冒充职员或市场评论员,以“核对资料”“内幕消息”等话术诱使收件人回复或点击恶意链接,企图套取个人信息、安装恶意软件甚至实施金钱诈骗。

其中,骗徒多次假冒证监会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魏弘福(Christopher Wilson)及首席财务总监温志遥的名义,向持牌法团及公众发出欺诈电邮,要求收件人点击附件或连结,或谎称须完成所谓“资料核对程序”。这些电邮来自伪造域名,如“@sfc.hk.slotsitesxuk.org”及“@sfc.hk.zitirxsend.org”,与证监会官方域名“@sfc.hk”极为相似,实属伪造。

此外,也有骗徒冒充知名股票评论员向投资者发送虚假证监会文件,部分案件可能涉及市场操纵行为,导致投资者蒙受金钱损失。

证监会严正声明,上述讯息均属虚假,并呼吁公众:

  • 切勿回复可疑电邮,勿点击不明链接或附件;
  • 通过证监会官方电邮(enquiry@sfc.hk)核实身份及通讯真伪;
  • 认清证监会唯一官方电邮域名为“@sfc.hk”,其他均属伪造;
  • 切勿向自称证监会职员或所谓“有内幕消息”的人士汇款、披露帐户资料、参与投资计划或缴付税款;
  • 如发现冒名行为或伪造文件,应立即向证监会或警方举报。

公众可查阅证监会的“警示名单”及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网站,获取最新防骗资讯。

警惕!南非监管机构揭穿假冒交易所的WhatsApp骗局

南非金融监管部门近日对公众发布紧急提醒,曝光有诈骗团伙通过 WhatsApp 冒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JSE)名义,诱骗投资者参与虚假投资。

这些不法机构使用虚假链接和冒用名称的方式,谎称与 JSE 存在合作关系。其中,一家名为“Octodec Invest Ltd”的公司被指控擅自使用 JSE 商标,并虚假宣称已获得该交易所授权。JSE 已通过法律途径明确否认与其存在任何关联。

南非金融部门行为监管局(FSCA)指出,该行为严重违反《金融市场法》第4(2)条,禁止任何未获授权的实体冒充交易所或虚假暗示其与交易所有关联。FSCA 在周三发布的声明中强调:“Octodec 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授权,涉嫌以欺诈手段滥用 JSE 名义开展活动并误导公众。”

FSCA 呼吁民众在与这类公司接触时保持警惕,并要求投资者在进行任何交易之前,务必核实服务提供商是否具备相应许可,同时索取完整的交易凭证。

此次事件还牵扯出一个虚假的 WhatsApp 群组,该群组冒充 FSCA 及 JSE 官方人员进行行骗。FSCA 重申,只有经其授权的机构方可提供金融产品或投资建议,公众务必通过其官方网站查验公司资质。

事实上,这已不是南非金融监管机构首次就 WhatsApp 诈骗发出警告。今年4月,FSCA 就曾揭露一批借助“深度伪造”视频冒充监管机构高管、推销虚假投资计划的骗局。近期流传的一则伪造视频中,甚至冒用 FSCA 专员 Unathi Kamlana 的形象及言论,宣传一款号称“人工智能驱动”的交易工具,承诺离谱的高达30%回报率,实则属于诈骗。

FSCA 在其官方 LinkedIn 和 X 平台郑重声明:“该视频及其所谓支持‘NBSG Securities’或‘Nedbank Securities’的内容完全为伪造,公众切勿相信非官方渠道所传播的金融推销信息。

香港投资诈骗案激增近25% 租房平台成诈骗新温床

香港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网上租房平台正成为诈骗分子的新工具。2025年上半年,全港投资诈骗案件较去年同期上升24.8%,损失金额飙升36.4%,高达14.8亿港元(约1.895亿美元)。

警务处高级警司梁爱林指出,骗徒近期频繁利用网上租赁平台接触受害人。他们冒充高收入租客,专门瞄准在平台上放租的业主。今年1至6月,警方共录得2273宗投资诈骗案,较去年同期的1822宗显著增加。

其中损失最严重的个案涉及一名65岁退休人士。他在4月通过Facebook加入一个WhatsApp股票投资群组后,被骗超过3000万港元。梁爱林表示,骗徒通常通过WhatsApp或Telegram等聊天群组接触受害人,诱导他们在虚假平台转账。这些群组常声称拥有内幕消息或提供投资建议,骗子则冒充知名分析师或资深投资者。同伙还会发布虚假的高额获利截图,诱使受害人上当。

此外,“杀猪盘”骗案也呈上升趋势。这类骗局中,骗徒会先与受害人建立信任关系(常以恋爱为名),再诱骗其进行虚假投资。今年8月通报的一起案件中,一名52岁保险公司女职员被冒充租客的骗徒欺骗,不仅误信恋爱关系,更按照指示进行投资,最终损失3100万港元(包括2000万港元现金及1100万港元加密货币)。

2025年上半年,警方共记录199宗“杀猪盘”骗案,同比增加24%;损失金额达1.8亿港元,上升28.6%。

数据显示,社交媒体是投资诈骗的主要渠道。今年上半年,55.4%的案件(1260宗)通过WhatsApp进行,Facebook及Instagram分别涉及411宗和226宗。

Meta香港公共政策主管谭俊兰表示,该公司两周前已在WhatsApp推出新的安全工具,当用户被未知联系人加入新群组时,系统将显示安全提示窗口,提供群组基本信息及反诈骗提醒,用户可直接退出群组而无须查看内容。2025年上半年,Meta已在全球封锁超过680万个与东南亚诈骗团伙有关的WhatsApp账户。

ASIC获新权!可直接删除社媒投资诈骗广告

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日前宣布获得一项新权限:可直接要求删除社交媒体上推广欺诈性投资骗局的广告内容。此项于本周四宣布的新规,扩展了该机构原先仅限于封禁诈骗网站的权力。

过去两年内,ASIC 已封锁超过14,000个涉及投资欺诈和网络钓鱼的恶意网站,平均每周处置约130个。不过截至目前,ASIC尚未披露是否已实际删除任何相关社交媒体广告。

ASIC副主席Sarah Court表示:“将打击投资诈骗的行动范围扩大至社交媒体广告,将有力提升对澳大利亚消费者的保护。”她指出,此举可从源头上阻断诈骗者利用社交平台将用户引导至虚假投资网站的行为。

Sarah Court 进一步说明,尽管调查、诉讼及其他行政执法措施作为ASIC的传统监管工具依然重要,但仅依靠这些手段已难以应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新授予的“删除权”正是该机构跟踪诈骗趋势、及时行动以保障民众免受网络欺诈的具体体现。

ASIC在介绍诈骗类型时指出,过去半年取缔的虚假网站涉及多种欺骗手段,包括冒充人工智能交易程序、伪造公司文件、设置虚假聊天机器人等。这些网站甚至嵌入看似可靠的第三方内容以增强可信度,如实时行情图和交互聊天窗口。

部分已被封禁的网站还设立假冒新闻网页,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名人图像及盗用澳大利亚社会知名人士形象,借此骗取用户联系信息或推广诈骗项目。

ASIC自2023年起开始实施“诈骗网站删除机制”,主要针对三类网络欺诈:虚假投资平台、加密资产骗局以及冒用合法企业名义实施的诈骗。这类网站往往隐蔽性强,通常需依靠受害者举报才能被发现。

值得说明的是,ASIC此次扩展删除社交媒体广告的权限,在全球范围内并非首例。意大利监管机构 CONSOB 同样拥有封禁欺诈网站的权力,并于去年起可删除社交媒体上的相关广告。然而包括英国、塞浦路斯、西班牙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监管机构仍仅限于发布欺诈警告,尚未具备直接采取干预行动的法定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