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市场里不少声音说“铜价明年要高歌猛进”,不是空喊口号——2025年10月的铜市数据,已经把“涨的底气”钉在了需求、供应、政策这三个实点上。但“猛涨”不是“瞎涨”,得把这些逻辑扒透,才知道这机会是真能碰,还是只听个热闹。
一、需求端:2个“刚需大口”,明年只会越张越大
铜的涨不涨,看“谁真的要拿铜去干活”——明年这两个领域,是把铜往“不够用”里推的核心:
1. 新能源车:每辆车“吞”80公斤铜,明年要多吃15%
2026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预期是1400万辆(今年是1200万辆),同比涨16.7%——每辆新能源车要用到80公斤铜(是燃油车的3倍),光这部分明年就要多耗15%的铜。
更狠的是“出口带量”:明年欧洲新能源车补贴要续,国内车企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Q2,这部分铜需求是“签了合同的”,不是临时情绪。
2. 电网升级:特高压“啃”铜没商量,明年投资涨10%
2026年是“十五五”电网升级的关键年,特高压、智能电网的投资预算已经定了:同比涨10%,达到6500亿元。
而特高压每公里要“吃”12吨铜,智能电网的配电设备每台要用到5公斤铜——这需求是“国家工程”,不管铜价涨多少,该买的铜一分都不会少。
二、供应端:3个“卡脖子缺口”,明年补不上
铜的供应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明年这些缺口不仅没填,还可能更紧:
1. 矿场“掉链子”是常态,明年少出100万吨铜
印尼Grasberg铜矿(全球第二大)的泥石流灾后修复,至少要到2026年Q3才能复产,今年少出的50万吨铜,明年还要接着缺;加上智利Escondida铜矿的罢工风险、刚果(金)的矿场安全检查,明年全球铜矿供应要少100万吨——这是机构算出来的实数,不是猜的。
2. 冶炼厂“干一单亏一单”,主动减产15%
现在铜精矿加工费是-44.55美元/千吨,意思是冶炼厂买矿炼铜,每炼1000吨要亏44.55美元,国内头部冶炼厂已经明确:明年要主动减产15%——供应端只会更缺,不会更松。
3. 库存已经“见底”,没货可放
现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库存只有12万吨,是2018年以来的最低位;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库存也只有8万吨,够国内用3天——货都快见底了,只要需求稍微涨一点,铜价就得往上跳。
三、政策端:“新质生产力”托底,铜是“必买品”
明年的“新质生产力”政策,把铜从“工业原料”变成了“战略物资”:
“十五五”里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领域(AI算力中心、工业机器人),每台设备的铜用量比传统设备高20%——比如AI算力中心的服务器,每台要用到3公斤铜,明年算力中心的建设量要翻一倍,这铜需求是政策“托着底”的。
四、不是没风险:这2个点,能让“猛涨”踩刹车
但铜价明年也不是“只涨不跌”,这两个风险得盯着:
1. 经济复苏“掉链子”:要是明年工业用电、制造业PMI突然降了,企业会砍铜采购量,铜价会被砸下来;
2. 新矿“突然投产”:要是南美某铜矿的扩产进度超预期,明年多出50万吨铜,缺口会被填掉一部分。
不过现在看,这两个风险的概率都不到30%——经济复苏在稳走,新矿投产的周期至少要18个月,赶不上明年的缺口。
普通人碰铜:别踩杠杆坑,2种方式最稳
要是想碰这机会,别碰铜期货(杠杆能让你一天亏光),用这两个稳方式:
1. 铜ETF:场内的沪铜ETF,直接跟国内铜价走,1手只要几百块,没杠杆没交割压力,铜价涨1%,它就跟涨1%左右;
2. 铜龙头股(看“自有矿+低本钱”):选铜业务营收占比超60%、吨铜成本低于行业平均的龙头——铜价涨的时候,这些公司的利润弹性最大,但得结合大盘行情看,别单赌铜价。
总结下来:铜价明年的“猛涨”,是需求、供应、政策三个硬逻辑撑着的,不是情绪炒出来的。但别盲目冲,用稳方式参与,比追高更实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