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财网外汇资讯】-用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话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货币现象。但如果你问新加坡的一位经纪分析师,为什么2007年房价飙升,人们的反应很可能是:“啊,公共汽车票价上涨了。”
然后,当总体价格水平不是问题时(比如现在),人们几乎没有兴趣研究食品或燃料成本、汇率,甚至更昂贵的理发和膳食,人们认为在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情况下,这些都与食品价格上涨有关。但在和平时期,各国央行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以免重蹈覆辙。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分析了哪些亚洲经济体正受到通胀因素的威胁。它的一些发现几乎是显而易见的:石油冲击使整个地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只有在台湾和泰国,燃料价格也会推高整体通胀率。
对于印度、印尼和菲律宾来说,汇率贬值才是真正重要的。然而,由于卢比、印尼盾和比索往往会随着油价走高而走弱,能源给人的印象是罪魁祸首。
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的表现就像典型的富裕国家,通货膨胀完全是由“产出缺口”决定的,这是衡量生产是否高于或低于潜在水平的指标。
中国则不同。在从建筑、餐饮到教育和零售等行业,经济过热似乎并没有推动价格上涨。由于这些商品和服务被经济学家称为非贸易品,占中国消费篮子的34%(印度和印尼分别为16%和21%),尽管经济增长缓慢,但整体通胀率可能会很低。
在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的汇率对通胀有很强的影响。
高盛的分析有助于解释,即便在没有巨额美元债务的情况下,亚洲各国央行对货币贬值也如此敏感。印尼新任央行行长已经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并提高了利率,以避免印尼盾的通货膨胀崩溃,这种情况一再发生。菲律宾在5月份采取了行动。两个央行都表示,他们准备做得更多。
印度紧随其后。在周三的货币政策会议之前,对利率上调的预期正在增加,而不是因为经济增长强劲。一个热门的争论话题是如何处理不断下滑的卢比。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呼吁提高利率,与其说是为了支撑货币汇率,不如说是为了缓冲其下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建议是,现在将利率保持在6%的水平,甚至可能进一步削减利率,并从非居民的印度人那里筹集资金。
无论最终的决定是什么,至少有一位经济学家呼吁结束主流的观点,即政策制定者不以卢比的价值为目标。根据高盛的分析,即使是行政控制的价格(比如电费)也受到汇率的影响,忽视这个重要的变量是幼稚的。
如果高盛对汇率在推动亚洲通胀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正确的,那么债券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印度、印尼和菲律宾央行在未来几个月的反应。这是因为卢比、印尼盾和比索是过去6个月表现最差的三种货币。
美元走到哪里,以及亚洲的汇率——尤其是如果布伦特原油价格攀升至每桶75美元以上——是最重要的问题。对理发、学费和公交车费的担忧将会晚些时候到来。